征和二年的初秋,天朗气清,本是个收获的好时节。
可未央宫椒房殿却格外清冷。
宫中巫蛊案爆发,江充带人将宫中的地面给翻的乱七八糟,就连贵为皇后的卫子夫都无处下榻。
到了傍晚,宫人来回禀询问,卫子夫坐在廊下温和的笑笑,说道:“就将床榻摆在这里吧。”
夕阳西沉,将天边染成一片血红。卫子夫望着远处出身,心中正担心着此番事态要如何收场,就听侍女来报:“太子殿下来了。”
卫子夫顿感不妙:“宫门马上下钥了,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正说着,刘据已经急匆匆走到殿前,请安行礼:“母亲安好。”
卫子夫点头示意,扶起他作揖的胳膊。母子二人刚要叙话,却见天边的云朵正在急速汇聚,组成了一方硕大的天幕,并显示出字迹。
那字迹看上去很怪异,可他们请神奇的看得懂。
………
同一时间,长安城北的甘泉宫中,方士连滚带爬的跑进殿中,激动而欣喜的说道:“陛下,天象有异!”
已经风烛残年的汉武帝刘彻立刻让宫人搀扶自己起来,然后颤颤巍巍的出得殿门,抬眼仰望。
这么多年,他终于见到了真神!不是东海,不是蓬莱仙岛,而是在长安,在这甘泉宫!
甘泉宫负责供奉打理的方士们齐齐赶来,恭贺陛下:“陛下这些年崇敬仙神,必定是诚心感动上苍,才会降下此等神迹,臣等为陛下贺!”
汉武帝笑呵呵的接受了。
可接着,云朵上就显示出了字迹。汉武帝眯着眼睛仔细看去,发现竟然是:《晚年刘彻的翻车事件——巫蛊之祸》
刘彻:……?
【家人们,你们的小宝贝画戟又来啦!今天我们正式聊一聊巫蛊之祸。遨游历史长河,笑谈古今因果,话不多说,我们开始今天的内容吧!】
天上突然出现了仙音,给全长安附近的人都吓了一跳。
毕竟这真的是超出他们认知之外的事情。
刘彻已经让人摆出了南来北往各地祭祀所用之物,来供奉这个“显灵”的神仙。可一想到天幕上那行字迹,心里就变得沉重起来。
怎么感觉不是好话的样子,这个神仙显灵,不会是为了骂他的吧?
…………
椒房殿前,卫子夫已经淡定了下来,她拉着刘据坐到了刚刚的廊下,道:“我的儿,别急,先听听这神仙说的什么。”
刘据点点头。
他看出了刚刚那行字迹,分明是他父皇的名讳,若有神仙相助,说不得真的能解他眼下的困境。
【汉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大汉帝国发生了一件牵连十万人的大案。
这场政治地震,最终造成了皇后、太子、卫氏集团、酷吏团体、甚至是军队和李家外戚的覆灭,直接改变了汉武帝晚年的朝堂格局和行政方针,以及后来的帝系传承
。】
刘彻瞳孔地震,信息量太大,先让他捋一捋。
首先,汉武帝是说他么?这个谥号还不错,他也觉得自己能比肩周武王!
可……覆灭了是什么意思?竟然不是太子登基,可他其他的成年儿子根本不成器啊!
难道是有神仙点化,所以他活的特别长,最后刘弗陵长大成人了?
椒房殿中,静默的可怕。
卫子夫率先问道:“你今日匆匆而来,可是有事?些“疯狗”一样的酷吏泾渭分明。
这也很好理解。这些军功贵族大多是卫霍的部下出身,那些贵族与豪强的人头就是他们的进阶之梯,他们自然不会左右逢源,而是选择紧紧抱住自己恩主的大腿。皇帝在一天,才有他们的功名利禄。
可这些汇聚在一起,就有一个看上去致命的大问题:太子和皇帝政见不和!
卫子夫夹在丈夫与儿子之间,自然感受的比旁人更清晰一些,所以她才会害怕。】
卫子夫自嘲的笑笑。
那时候是夹在父子之间,现在是连丈夫的面都见不到了。
可悲,可叹。
【而汉武帝的话,就是直白的告诉他们,这些事他心中有数。他之所以大刀阔斧折腾天下人,是因为汉家制度草创,四周又有强敌。所以他要苦一苦这一两代人,为后代立模版,为万世开太平。这样太子即位之后,就可以像文景一般休养生息、安定天下,沿着他用尸山血海踏出来的路,安安稳稳的当一个明君。】
刘彻点点头。
不错,他是说过这样的话,而且他当时确实是这么想的。
至于现在嘛……
不知为何,自从他这两年身衰力竭之后,总是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这种恐惧之情不知是从何处滋生的,可就是萦绕在他周围,久久不散。这种恐惧甚至有时会让他半夜惊醒,夜不能寐。
他喜欢年轻漂亮的美人,总觉得看见她们花朵一般的年纪,活泼开朗,好似自己也跟着年轻了起来,心里多了一丝慰藉,他喜欢这种蓬勃的生命力,犹如朝阳一般。而不是像他现在,暮气沉沉。
可每当他看见年富力强的太子,那样生机勃勃、孔武有力,却总是让他觉得恐惧。
好似身衰力竭的自己不再能掌握这个庞大的帝国,不再能体会自己打下来的江山。
这一切,都要交到太子手里。
他知道,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他也在尽心培养自己的接班人。
可,那时他薨逝后的事情,在他活着的时候,在他行动迟缓,脑子不灵光的时候,他看见那样的太子,就会感到这股子恐惧又找上他来了。
所以,他不愿意见太子。
他情愿不见。
【说实话,up看这段的时候,是真切的感受到了拳拳爱子之心的。
但是,咱就是说,汉武帝,他,真的,心里有数……吗?】
【答案就是人的想法靠不住。
公元前106年的汉武帝可能想的挺好的。但是十几年后,已经垂垂老矣的汉武帝,心思显然有了变化。】
是啊,人都是会变得。
刘据想起以前。自己的父亲也是抱过他,爱抚过他的。
在他刚接触政事的时候,也是用心教导他的。
是从什么开始,他的处境越发艰难起来呢?
,他又嘲笑起自己的幼稚。
父皇这一生虽然推崇儒学7,重用董仲舒统一学术思想,将儒学钦定为官方学派,可刘据清楚的知道,那是因为董仲舒的公羊儒学派,适合当时的政局。
当时的朝廷,对于匈奴的政策一直是被动防守,用和亲和送钱的方式来换取和平。朝臣们觉得这样挺好的,何必再大动干戈,破坏好不容易得到休养生息的民间百姓呢?
但父皇乾纲独断,就是要打,要狠狠地打击匈奴。
为此,他翻出了公羊儒“大复仇”的观点,想要利用“君子之仇,九世犹然可报也”的理念,打着报高皇帝“白登之围”之仇的旗号,来筹备对匈奴的反击。
才把儒学抬到了这样的高度。
可刘据清楚的知道,父皇的心里,其实世更认同法家的治国观念的,只不过因暴秦的缘故,不能拿出来公开说而已。
可这些年随着父皇君威积重,已经不在乎了,把酷吏摆在了明面上。
法家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什么?
法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所以,父皇现在,是注定不会给他交底的了。
【我先说我的观点,仅代表up本人哈,有不同意见可以评论区交流。
我认为,汉武帝只是想打压一下太子集团,并不是真的想换太子。甚至他剪除太子集团的势力都不是怕卫子夫成为干预朝政的掌权太后,单纯只是玩弄帝王心术,搞派系制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