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楼下,戏里戏外,就像是两个世界······
······
酒足饭饱之后,大家称兄道弟,第二天一大早,还是演武场上见。
在主要矛盾没有解决的时候,所谓的拉进关系,也只是让可能存在的矛盾不会立刻爆发,而不是消失。
该怎么想的人,还是会怎么想,他们会觉得你这个人懂事,却不会轻易改变边自己的目的。
比如此刻,虽说是互相较量,但场上就没有外人,大家也提前说好,这次属于私下友好切磋,一方面不必自报家门,另一方面亦不能有人观战,事后没有结果,对外说不分胜负。
说白了就是要面子,但这种事情,不能讲透,懂的都懂。
不过无所谓了,杨铭本身也不是为了胜负而来。
有人说,津门武馆十九家,是武馆最多的城市,赢了这里,便有一世之名。
可他偏偏不在乎。
他只是想,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何人的身上,都必然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即便是杨铭已经掌握的东西,其中也必然有一些新鲜的部分,值得杨铭去学习、参考和借鉴。
比如眼前的小光头裘戎,看上去跟自己差不多大,模样清秀,属于能上台唱戏的那种,两人一搭上手,杨铭便知道此人的功夫并不下于自己门中的几位师兄。
虽然比自己稍逊,但也不至于差太多。
两人劲力翻转,只在尺寸之地。
裘戎的拳法,偏向于长桥硬打,出手硬朗,十分稳定。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并不健硕、甚至有些清秀的家伙,居然用的是这种硬打硬拼的手段,而且真的能“硬”到这种程度。
杨铭以爪法擒拿,抓在裘戎身上,竟感觉像是抓在了包裹着一层牛皮的铁棍上一样。
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对方的身体硬性指标极高。
不,这不应该是正常的身体素质才对……
横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