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商隐,字义山,怀州人也。令狐楚奇其才,使游门下,授以文法,遇之甚厚。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楚善于锴,奖誉甚力,遂擢进士。又中拔萃,楚又奏为集贤校理。楚出,王茂元镇河阳,素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除侍御史。茂元为牛李党,士流嗤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摈之。来京都,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亚谪循州,三年始回。归穷于宰相绹,绹恶其忘家恩,放利偷合,从小人之辟,谢绝殊不展分。重阳日,因诣厅事留题云:“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又云:“郎君官重施行马,东阁无因许再窥。”绹见之恻然,乃补太学博士。柳仲郢节度中州,辟为判官,商隐廉介可畏,出为广州都督,人或袖金以赠,商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未几,入拜检校吏部员外郎。罢,客荥阳,卒。

【注释】

1怀州:州名,治所在今河南沁阳。

2令狐楚:字殻士,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元和十四年(819)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文宗时,累官尚书左仆射,卒于山南西道节度使任所,谥文。才思俊丽,能文工诗,与刘禹锡、白居易等唱和甚多,尤擅骈文,李商隐四六文即其所授。传见本书卷五。

3“又中拔萃”两句:据学者考证,李商隐中拔萃科在会昌二年(842)。李商隐初为官时,令狐楚已经去世。其释褐之官为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

4王茂元:早年从父王栖曜征伐,宪宗时为右神策将军,文宗时历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于安南招怀蛮落,颇立政能,聚敛家财巨万计,以财结交郑注等显贵,大和九年(835)得以出任泾原节度使。郑注被杀后,广献家资饷军,未被治罪,后以将作监领忠武军节度使,转为河阳节度使。武宗时为河阳节度使,会昌三年(843)率部助讨刘稹,病卒于军中。

5茂元为牛李党:此处疑有脱文,《旧唐书》本传云:“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仇怨。”时令狐楚已死,其子令狐绹仇视李商隐。据学者考证,李商隐丁母忧时,令狐绹担任左司郎中,曾关怀李商隐,并致书问候,李商隐亦有《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见寄》等诗,二人关系融洽,似无令狐绹仇恨李商隐之事。且李商隐其时官位底下,令狐绹有何仇视的必要?唯后人心中李商隐因诗歌而地位颇高,官位不显,故欲为之找原因,而归罪于党争等事,实乃无稽之谈。

6桂林总管:即桂管观察使,掌察桂州、梧州一带诸州县官吏善恶,政治得失。郑亚:字子佐,元和进士。因文章俊秀,得李德裕亲重,辟为从事。会昌时拜给事中,廉察桂林。大中时德裕遭贬,亚亦贬循州刺史,卒于任。判官:当为支使,兼掌书记。

7循州:州名,治所在今广东惠州。据学者考证,李商隐未曾同贬循州,而是担任盩厔县尉,后又担任京兆府代参军。

8宰相绹:即令狐绹,令狐楚之子,宣宗时为吴兴太守,旋升宰相,辅政十年。

9展分:顾念情分。

10厅事:官府办公处。

?“十年泉下无消息”两句:引诗题为《九日》,乃怀念令狐楚、与令狐绹难以相见、盼望令狐绹施以援手的诗,非必埋怨。诗句意谓令狐楚去世已十年,已经去世,黄泉之下当然再没有消息,重阳节这天端起酒杯思念起他。九日,即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