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
佺期,字云卿,相州人。上元二年郑益榜进士。工五言。由协律、考功郎受赇,长流州。后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既侍宴,帝诏学士等为《回波》舞,佺期作弄辞悦帝,诏赐牙、绯。历中书舍人。佺期尝以诗赠张燕公,公曰:“沈三兄诗清丽,须让居第一也。”诗名大振。自魏建安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鲍照、庾信、徐陵,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致。及佺期、之问,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著定格律,遂成近体,如锦绣成文,学者宗尚,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唐诗变体,始自二公,犹始自苏武、李陵也。有集十卷,今传于世。
【注释】
1相州:州名,治所在今河南南阳。据两《唐书》本传,沈佺期实为相州内黄人(今属河南)。
2上元:唐高宗年号(674—676)。郑益:唐上元二年(675)乙亥科状元。
3协律:即协律郎,为太常寺属官,掌协调、校正乐律。考功郎:即考功员外郎,为考功郎中的副职,与考功郎掌文武百官功过的考查。受赇(qiu):罪名,即收受贿赂。
4长流:唐代流刑中的无期流放,居死刑之下,非遇特赦不得返还。(huān)州:州名,治所在今越南荣市,为当时流放最远之地。据《旧唐书·地理志四》,距离洛阳陆路一万一千五百九十里,水路一万六千二百二十里。
5召拜:任命。起居郎:唐代始置于门下省,与中书省起居舍人同记皇帝言行,合称左右史。
6常:通“尝”,曾经。
7帝:指唐中宗李显。《回波》舞:按照《回波》曲撰词舞蹈。《回波》盖唐中宗时兴起的新曲,臣子可以一边按曲撰词,一边歌唱舞蹈,从而表达干求、讽谏等含义。
8弄辞:即戏词。据孟棨《本事诗》记载,沈佺期所撰歌词云:“回波乐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意谓《回波》乐曲演奏的时候,我沈佺期从岭外流放活着归来。我的身份、姓名都已蒙陛下录用,只是官袍和手板还没回复原来的象牙手板和红色官袍。此时沈佺期是六品官,唐代官制规定,五品以上才能用象牙手板,穿红色官袍,沈佺期这样做是在暗示唐中宗给他升官。但唐中宗只是破格赐给他象牙手板和红色官袍,并没有升他的官职。
9牙:此指象牙手板。绯:此指红色官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