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无奈大臣们对对抗外族入侵没什么兴趣,当时的明朝是典型的“藏富于民”,百姓和官僚比皇帝有钱,所以皇帝也支配不了这些人。
李自成攻入北京后,看到百姓热烈欢迎自己,小孩唱着童谣“打开国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李自成沾沾自喜,认为我真是个做好皇帝的料。
攻入北京后,其实李自成自己也很心虚,外要对抗明军后金,内要安抚明朝降军和自己的军队,但是“均田免粮”的问题来了,没钱。李自成深知如果士兵们没粮饷,太容易哗变了——因为自己就是因为没钱造的反。
所以,李自成的流寇心理又出来了,有什么方法能快速敛财,还是使用惯用手段,直接抢吧。况且京城百姓富庶,达官贵人数不胜数,抢几个又能怎么样。
李自成做了第二件事——打砸抢烧京城百姓和官僚。
李自成在对“抢”这件事有着非常的自信,他认为“抢”的都是有钱人,有钱人的钱就应该分我点,这样才公平。士兵们最开始在百姓家打砸抢烧时,李自成没有反对,后来甚至李自成还制作了刑具,只要不交钱的官僚地主,直接上刑。一时间搜刮出大量金银珠宝,李自成天真地以为,皇帝真的太好当了。
在李自成为自己的“事业”沾沾自喜之时,崇祯皇帝也自缢殉国了。
这是李自成当皇帝后的第三件大事——逼死了崇祯皇帝,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成就了一段佳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崇祯皇帝虽然非常敬业,对江山社稷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的性格所致,这也成为他自缢殉国的原因。
其实崇祯皇帝当时虽然对抗外族侵略非常焦头烂额,但对于农民兵造反显然不放在眼里。崇祯皇帝在位17年并没有什么作为,性子又急,刚愎自用,对谁都不信任。在任17年,内阁首辅换了51人,平均一年换三个,大臣们对崇祯皇帝也真是“敢怒不敢言”。所以在对抗李自成时,军队根本不出力。倔强的崇祯皇帝杀死了自己的皇后,放走了两个儿子,砍伤了自己的女儿(韦小宝中的独臂神尼)。自己带着太监王承恩逃到了万岁山,自缢殉国。死前崇祯皇帝十分悲壮,无颜见祖宗,挥刀断发,遮住自己的脸,并写了封血书“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任贼分裂朕尸,误伤百姓一人。”看完任谁都要感叹下。
李自成在京城内皇帝做得不亦乐乎,但他最大的担忧是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吴三桂得知北京被攻陷后,率军回京。走在半路,听闻崇祯皇帝自缢身亡的消息,于是只能继续呆在山海关。但李自成还是担心吴三桂回守北京,一直不能放宽心。
历史上吴三桂是不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是不是真的因为李自成抢了留在京城的陈圆圆,有很多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吴三桂倒戈后金,也是无奈中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