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金大友逃了以后,唐棠家里每天反复检查门窗,片警儿们也时不时地就过来巡逻,但其实大家都觉得金大友不太可能报复唐家,更不可能回他的房子,因为间谍是重罪,现在他的首要目标一定是逃跑。
两个多月过去,金大友渐渐从街头巷尾的闲聊话题中消失,大家的日子跟从前一样的过着,只有戴红袖章的老大妈们,在门口坐着纳鞋底,或者出门打二两酱油的时候,总要眯着老花眼,对路上的男同志们仔细看两眼。
九月份,唐棠和唐兵升上二年级啦。
早上出门,爷爷唐大彪给两个小的检查,老爷子打雷似地问:“水壶带了没?饼子带了没?花露水和草帽呢?”
这几样装备,一听就不是去上课的。
现在这年头啊,二年级的小学生其实也没多少课业,这不刚开学没几天,就要被老师们领着去郊区学农。
“带好了,带好了!”唐兵小鸡仔一样点点头,这个对学习的热爱程度仅仅比唐武多一指甲盖的皮崽子,去郊外干活儿,那就跟出门放风一样兴奋。
学生们参加学农学工活动呢,一般高年级的学生会到田间地头或者工厂里,低年级的学生就在教室里,做点简单的、不需要力气的。
比如去年,唐棠他们一年级,分配到的就是剥豆子和糊纸盒,别以为只是意思意思地学习,实际上,剥豆子要放在书包里按斤数过称,糊纸盒呢也要数个数。
今天呢,是去郊外的丰收农场,搓玉米粒儿。
唐兵戴着草帽,手里抱着唐大彪给孩子们一人送了一个的军用铝水壶,问:“甜妞,你会搓玉米粒吗?”
“不会!”唐棠大声回答唐兵。
唐棠班上四十二个同学,学校找来一辆大卡车,同学们小猪仔一样挤着,一路上兴奋得嗷嗷叫,那个动静啊,就像鸭场的小鸭子们被放出栏。
这年头运输力量严重不足,知青们上山下乡,工人们结伴上岗,能有个卡车拉一趟算是挺不错了。
学校之所以选丰收农场,其中一个原因是,丰收农场在大路边,卡车一路开过去很方面,不会特别颠簸,对于年纪小的孩子们来说,就少点罪受。
卡车开了一个小时,直接进了农场大门,沿着农场的土路开到粮仓那边的坝子里才停下。
“欢迎大家啊!”农场粮食组的生产组长杨宏亮,一个黝黑壮实的汉子,搓着手站在坝子里,高兴地看着几十个虽然叽叽喳喳、但却能给农场帮忙的小学生。
小秦老师和另一位古老师,两人跟赶鸭子一样,把孩子们吆喝进了屋子里。
今年玉米丰收,坝子和几间屋子里,掰下的玉米棒子像山一样堆得高高的,据说农场的工人还在继续掰。屋子里的玉米棒子有部分已经搓了玉米粒,光秃秃的红色棒芯堆在一边,金黄的玉米粒铺了厚厚的一层,叫人一看就心生喜悦。
“杨组长,你给大家示范一下。”小秦老师说。
“行,嘿嘿。”杨组长被几十个孩子围着,也不怯场,往地上一蹲,拿起一个玉米棒子就开始搓。
“咱们搓玉米和你们做作业一样也讲技巧,光用手是可以搓下来,但是这样比较慢,而且你们小朋友的细皮嫩肉可遭不住。”杨组长说着,先用起子从玉米棒的顶上钻到底部,所经之处,一列玉米粒脱下棒子。
再然后,把一根条凳侧着放倒,横拿着玉米棒在上面跟搓衣服一样来回搓。
唰唰唰,没几下,玉米粒就全部搓下来了。
“哇!”有孩子发出了惊叹声。
不过唐棠看明白啦,那个条凳上面,用钉子扎着两条从烂胶鞋的鞋底剪下来的橡胶带子,玉米棒子横着一搓,玉米粒可不就掉了嘛。
……
另一边,市区的杨柳街菜市场里,丰收农场的两辆骡车,卸下一车莲藕,一车黄瓜,两个农场工人和菜市场的管理人员对好账,就准备回去了。
“叔叔,我可以搭你们的车吗?”
打头的工人刚坐上车,就有一个学生走过来,站在车头问。
“是你啊,上来吧!”工人拿着草帽扇了两下,想起来了,这学生之前也坐过两回。
“谢谢叔叔!”谢娟娟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书包,一边上车,一边甜甜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