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校长洋洋洒洒将一中夸了一顿,那些家里有孩子上学的听得心动,尤其是老许,当场就说:“谭校长,明年我一定让孩子报考一中!”
“欢迎欢迎!”谭校长笑眯眯的,旁边站着唐文的班主任和一中的教导主任,俩老师对视一眼,心照不宣:校长要是有尾巴,这会儿恐怕已经飘到天上去了……
也不怪谭校长骄傲,老师们其实也很骄傲,说起来,一中苦于招生久矣!
一中以往的升学率在山岚是名列前茅,招生算得上好招,但是山岚上面还有省城那些高中,每年中考一结束那些高中就会专门派招生老师下到市里县里,只要被他们拿到了尖子生的联系方式或者家庭住址,好家伙,立马上门游说孩子到省城上高中。不说别的,招生老师只需要把他们学校往年的高考成绩摆出来,除了只想留在山岚读高中的,其他哪个学生不心动呢?
每年一到招生季,平时儒雅持重的谭校长几乎天天喷唾沫星子骂市里的高中不要脸。
今年可不一样了,省状元出在一中,还有比这更响亮的金字招牌吗?看看这些家长,不是立马就有意向了?
谭校长和老师们对唐文家的情况比较熟悉,知道在场的基本都是市设计院的员工或者家属,市设计院的职工大都是大学生,这种高知家庭往往很注重孩子的教育,从比例上来说,生源质量是很高的。
这还只是一个家属院,谭校长可是已经准备好油钱要把整个山岚市转遍,不光是山岚市,哼,他还要举着大喇叭去省城喊!
谭校长越想越高兴,旁边唐文的班主任悄声问教导主任,“我咋觉得咱校长的笑容有点儿……”
班主任不好明说,教导主任倒是直接接口,也是很小声地说:“有点奸诈!”
……
爷爷都回来了,而且也知道了分数,兄妹三个当然不用再出门。
唐文不好走开,在院子里和爷爷一起陪大家说话,唐棠忙前忙后地给大家端板凳烧开水,给大人们倒茶水,小孩儿则给薄荷水兑白糖。唐武呢,两条长腿跑成了飞毛腿,从院门口嗖地蹿出去了。
有人小声嘀咕,“唐武肯定难受了吧?”望着唐武远去的背影,又说:“要不咱出去看看,孩子别干什么傻事儿。”
正犹豫着呢,那头唐武又嗖嗖地跑回来了。
再一看,哟呵,小伙子一手提着几斤糖果,一手拎着几斤花生瓜子,进门就笑呵呵地招呼,“大家吃糖!”
小孩子们欢呼一声,一窝蜂地窜过去抓糖,大人们不太好意思,唐武就把瓜子和糖分开摆在两个盘子里,一个给孩子们,另一个他手里端着,“王大爷,这个玉米糖适合您,这个软乎,不费牙齿。”
又和徐大妈说:“徐奶奶,我记得您爱咸甜口的,您尝尝酥糖。”
大家平时提到唐武,总说一样米养百样人,俩孩子一样是唐志华孟丽云生的,从小吃饭喝水上学啥都一起,但是一个包揽第一名,另一个却是年级倒数,这找谁说理去?唐武虽然招人喜欢,但任谁说起唐家的几个孩子,夸的也只是唐文和唐棠,现在唐兵能拍电影,顶多再加上一个唐兵。
唐武是大家心里面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孩子。
这会儿唐武把糖和瓜子一个一个地端到老邻居们面前,大家却不由自主地有了些新的看法。
这孩子也是参加了高考的,双胞胎哥哥成了省状元,他自个儿却连个中专都考不上,如果换成别的孩子,不说哭天抢地,怎么也得难受一阵吧?但是唐武这孩子呢,打从大家进了院子他就带着笑,给大家端凳子,烧水倒茶,还出去买糖果瓜子,再看孩子分糖的时候说的话,每一句都能说到人的心坎上去,这孩子可真是个体面人。
这么个有眼力劲好而且心气坦荡的孩子,哪里像是会没出息的样子哟!
唐武端着盘子走了一圈,被唐文喊住,“小武——”
唐文就光喊了一下,什么也没说,眼里隐隐有些担忧。
唐武是明白的,他从盘子里拿了两个薄荷糖,自个儿吃一颗,给唐文一颗,“大哥,吃糖!”
唐文接过去,剥开糖纸放进嘴里,兄弟俩抿着薄荷糖,相视一笑。
唐棠给所有人倒上水,又从邻居家借了几根长条凳,总算可以暂时歇一会儿。她想着不知道爸爸妈妈查到哥哥的分数没,打算去打电话告诉爸妈。
话筒还没拿起来呢,电话叮铃铃地响了。
唐棠把话筒提起来,“喂,您好,请问是——”
那头根本不等唐棠把话说完,“甜妞,是我,是我!”
唐棠辨别了几秒钟,噢,是张红梅阿姨。
张红梅似乎有点激动,说话倒还是条理清晰,三言两语就说到正事:有人要买唐棠家的兰花。
唐棠和孟丽云在最初的惊讶过后冷静下来,没怎么把那株兰花当回事,总觉得是山坡上的野草,兰花有上千个品种,哪有那么好的运气,随手就挖回一株珍稀品种?张红梅说到底也是个外行人,她自个儿都说不懂兰花。
但是,张红梅虽然不信自个儿在兰花上的专业,却非常迷信唐棠……她坚持找人借相机来给兰花各个方位拍了照片,然后离开山岚的时候带走了那些照片。
院子里人声鼎沸,唐棠没听清楚,她把门掩了掩,随口道:“张阿姨,您刚说多少钱?”
“八万。”张红梅又重复了一遍。
唐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