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6 章 。

老范父女俩离开,唐棠祖孙三个回家。

唐大彪刚从安平市坐车回来,一路上颠簸劳累,老头儿走回家的路上就一直打呵欠,到家往客厅沙发上一坐,抱着胳膊就响起了鼾声,好在大夏天不用担心着凉。

唐棠和唐兵轻手轻脚上楼,到了二楼要分头回自个儿的房间,唐棠问:“二哥,你最近是不是心情不太好,因为担心高考成绩?”

家里几个孩子中成绩最好的是唐文,在哪里都是第一名,差不多是个沈星河第二,其次是唐棠,虽然比不上唐文独孤求败,但也常年在尖子生行列里,而唐武和唐兵天生就对读书没兴趣,俩人除了考高中时短暂地“诈尸”,其余时间常年包揽年级倒数,用大彪爷爷的话说俩人大哥别说二哥,脸上麻子一样多。

这眼看着高考成绩就要出来了。

“高考成绩没什么可担心的,我肯定考不上。”唐武听到唐棠的话顿住脚步,先是点点头,叹口气,又摇头,“我只是一下子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以前小学读完了升初中,初中读完了升高中,那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路线,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高考结束就是选择人生方向的时候。咱们家几个孩子,大哥和你肯定是能考上大学的,就连小兵兵以后考不上大学也能参加剧团招工当演员,就只有我,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现在这个年代的大学招生率大概在五分之一,剩下那些人高中毕业就得谋出路养活自个儿,当然,工人阶级依然吃香,如果能在工厂找到一份工作那还是很体面的,好比刘二胖,当上电子厂的学徒了高兴得请大家吃饭。

唐武活泼开朗,平时总是笑出一口白牙的阳光少年的模样,从小调皮归调皮,可是街坊邻居们都挺喜欢他,这样的二哥现在神情落寞,满脸迷茫,唐棠有点难受,“二哥,你明明很厉害的呀,你会拍照,你在菜市场摆地摊就属你生意最好,你去妈妈的车间里上拉锁,学半天能赶上熟工,你要是愿意去工厂肯定马上应聘上……对了,你还能当导游!”

“噗——”唐武不由得笑出来,脸上的失落一扫而空,还伸手揪唐棠的马尾,“照我妹这么说,我好像无所不能?”

“对对对!”唐棠猛点头,“我二哥是城南区大聪明,我二哥啥都会!”

“小甜妞长大了,会哄二哥了。”唐武怕妹妹扯到头发会疼,赶紧松了手,转而揉揉唐棠的脑瓜,“我也不是不高兴,就是有点迷茫,不知道以后该做什么。要说养活自个儿我觉得我没问题,但我还没想好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我得再好好想想。”

“哎呀我的头发!”唐棠见她二哥没事就放心了,眼看唐武把她当狗子一样搓,赶紧脚下开溜回了自个儿卧室。

夏季的天光长,太阳只剩下一道边儿在远处的山脊线上若隐若现,天际的火烧云颜色慢慢地暗下去,狗子在院子里咬自个儿的尾巴,街上不时有下班归家的自行车经过,留下一串清脆的铃铛响。

等夜色笼罩了大地,唐文从书店坐公交车回家,孟丽云和唐志华也前后脚下班回来,一家人都已经吃过饭,大人们在客厅里看会儿电视,兄妹几个在自个儿的房间里看书看报或者摆弄收音机。

九点多,大家都洗漱睡觉。

唐棠关了房间的灯躺在床上,留着床边一盏小台灯。

她没有睡,因为沈星河来信了。

信的内容和往常一样,也没什么特别,无非是德国的风土人情习惯习俗,又或是身边最近发生了什么趣事。

沈星河很少将话题引到他自己的身上,偶尔提到也只是一句“我很好”,信里惯例向大彪爷爷和唐棠爸妈问好,问到兄妹几个时多问两句,关心他们的学业关心他们的身体个头儿,还关心他们的课外兴趣。

都是琐碎的日常。

其实唐棠曾在回信里以大彪爷爷的口吻劝沈星河少写信,因为国际信可贵了,就沈星河寄回来的这些信来说,几乎每一封都要十块钱的邮费,而且沈星河不光是给唐棠家写,还得给自己家里写,这样每个月光是寄信都要花二十元钱。

二十元啊,刘二胖在电子厂当一个月学徒差不多就这么点工资。

唐棠听瘦豇豆说过,沈星河他们虽然是公费出国,但是国家那点儿钱都是省吃俭用出来的,实际上很难覆盖留学生在国外的消费,大多数留学生都会去打工。

“沈星河肯定是□□工了,端盘子洗盘子扛箱子卸货物,总不过是这几样。”瘦豇豆说得斩钉截铁,说的时候还意味不明地问唐棠,“就沈星河那小身板儿,肯定每天累得要死要活,你说是不?”

沈星河身形偏清瘦,小时候脸上常常是桀骜的神情,长大之后变得圆融,整个人给人感觉是温文的,一看就是个读书人,他那样的人,窝在餐馆的后厨刷凌乱堆放的碗碟,又或者歪着肩膀扛大而重的货箱?

唐棠听着瘦豇豆的描述心头一抽。

沈星河寄信很规律,每个月寄一封,按日期现在还不到收信的时候,不过这次其实是包裹,寄了两本杂志回来,一本时装期刊,另一本看图片是体育期刊,时装期刊上写着给孟丽云,体育期刊上写着给唐棠兄妹几个。

这几年掀起一股全□□动潮,小孩儿们攥着铝皮饭盒盖就能打乒乓球,再大点儿只要有个篮球随处都可以打一场野球,大人们羽毛球排球跑步十分火热,至于老头老太太们,嗐,十个有九个沉迷于气功。

综合兄妹几个的年龄性别和喜好,买本体育杂志是很合适的,至于时装杂志送给时装老板孟丽云,那也是绝对合情合理。

唐棠心里给自己解释了一遍。

但是对唐棠来说服装的吸引力远大于体育,最后她还是打开了那本时装杂志。

一打开就发现不同了,两本杂志都是德文的,但时装杂志上有中文翻译,是用蓝黑色钢笔写的行楷,行云流水,刚劲有力。

那是沈星河的字迹。

当然不是全本翻译,而是在一些介绍服装款式的页面上选择性地翻译了部分单词,主要是布料和工艺之类的介绍,让唐棠这样丝毫不懂德语的人也能结合图片看个七八成的明白。

沈星河以往写字总是工整清晰的,但是这书上的翻译字迹透出些许的潦草,而且墨水的颜色深浅并不一致,几乎让人一看就知道,那个人写下这些字时是有些匆忙的。

或许是在做试验的休息间隙,或许是在夜深写完一段论文的时候,又或者是刚打完工干完活,卸下一身疲累靠在床上……他挤出时间海绵的每一滴水,趁着每一个细小的空隙,从胸前的衬衣口袋里取下钢笔摘掉笔帽,快速地翻译出这些德语里的服装专业术语。

再然后,投递出包裹,几千公里的他乡转故土,这本杂志终于到了唐棠手上。

夜空浩渺,星河万里。

在这样闪烁的朦胧的夜色里,唐棠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