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姜宁给她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头一棒:“你想得美,咱们店要是把价格网上涨一涨,生意至少得往下掉一大半。”

近年来大家的生活方方面面的确是越来越好了,他们县城也不算特别偏远地区,好歹还有政府扶持的优惠政策,考虑到房屋和人工成本的问题,去他们县里开厂开公司的都不少,但各方面确实没有大城市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大,给杨思思和姜晁这俩从来没去过大城市的年轻人带来的冲击也不是一星半点。

人只有走出去了,自己亲眼看一看这个世界,才知道自己是有多么地井底之蛙。

县城毕竟不能跟省城比,连人均收入都不一样,消费能力自然也差了一大截,那么多的老顾客就是排队俩小时都愿意捧场,除了确实合他们口味以外,可大部分人就是冲着实惠才去的,什么小资不小资,情调不情调的,根本就不会有人在意这种问题。

省城就不一样了,大家的消费观念首先就不同,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现在都是每个月能赚一千就花掉一千,大部分的钱都花在了娱乐消费、吃吃喝喝上,这才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娱乐场所,迪厅、旱冰场、台球厅……

业余生活不要太丰富!

夜晚的省城,跟白日里看到的又是不同的面貌。

霞光带着最后一丝温暖,湮灭在了高楼大厦中,各种灯光、路灯,还有车灯,组成了一个新的元素,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绚丽多彩,还有人来人往的街道,熙熙攘攘。

晚饭后,陆鸣还问他们:“要不要去唱卡拉ok?我朋友刚开了一家本市最大的卡拉ok厅,我带你们过去还能打个折。”

这年代的卡拉ok起初就是从南方开始流行,进而席卷了国内各大城市,尤其近两年发展迅速,成为了很多城市十分普及的大众文化娱乐。

其实,最早的卡拉ok是源于七十年代日本的舶来品,后来到了八十年代的时候还普遍受到人们的质疑审视。

大家对这种带着日本血统的“卡拉ok”好奇和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还是香港流风歌曲和香港电影传到了内地,才让大家开始沉迷和享受这些美妙的音乐,和如同歌星一样对着话筒唱歌。

现在的人已经再不会再认为它“不检点”,不是好东西了,尤其在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年轻人中深受欢迎,从小众娱乐走向了大众娱乐。

姜宁对这种量贩式ktv的前身不太感兴趣,看大家都精神熠熠,显然很想见见世面,也就没有扫兴,当即就决定带俩年轻人去见识一番……

就是没想到,陆鸣带他们去的还真不是小规模的那种普通的卡拉ok厅,是一家名叫“金碧辉煌”的卡拉ok夜总会。

k厅门面就很大,装修在这个年代人的眼里看来很豪华,在姜宁看来很土豪,设施也很全面,连包厢都是装了空调的,并装配了很少有的大电视,就是跟触摸式设备的先进模式比要差远了,用着还是大屁股的电视机,屏幕也更小,电视机下方放着一台录像机,用来放录像带的。

姜宁从进门开始就发现,这家k厅走的就是高大上的范儿,进进出出的有不少权贵,就是看起来就像是消费起来能一掷千金的那种,非常地……emm,具有年代感,在其他人的眼里确是金碧辉煌,很上档次。

杨思思对唱卡拉ok还是很好奇的,拿起两个话筒“喂,喂”了两声,就连姜晁都对录像机也很感兴趣,正拿着录像正在试。

“来这里消费两三千都是很正常的,有的人就专门挑贵的点,人家买单豪爽得很,不过你也不要觉得随便谁都能赚这个钱,这门生意是好做,没有路数,谁能随随便便得开得起来?各种批文就很难搞下来。”

陆鸣随手把酒水单放到一边,直接跟一块儿进包厢的服务员点了几瓶酒和小吃、水果。

服务员临走前,多看了陆鸣几眼,很快就把他点的东西送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