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权爷苦笑着,一脸坚强,“怎么会呢。”
“不嫌弃就好。”
沈璎婤下车来到小摊贩跟前:“大叔,两份燃面。”
燃面这种食物,是沈璎婤老家的特色,北方很难见到的。
当璎婤看到这个路边摊的招牌上写着‘燃面’二字,立刻就要下车吃路边摊。
摊贩老板瞧着年纪不大,大概四十岁左右,旁边的矮脚桌边,坐着一个高中生,正在刷练习题。
“好勒,两份燃面,美女,要大份的还是小份的?”
老板张嘴就是一口熟悉的宁安县口音普通话。
沈璎婤顿时惊喜交加:“大叔,你是宁安县人?”
“对呀,我是宁安县人。”老板也是一脸惊喜,“没想到来帝京十天不到就遇到了宁安县老乡,美女,我们还真是有缘分呢。”
老板将水叶子面放进锅里煮,又连忙将他儿子做作业的桌子收拾了半张出来。
“美女,帅哥,可以将就着凑合一下吗?小娃子写作业很乖的,不会吵你们吃面的。”
沈璎婤扭头看了老板的儿子一眼,身上还穿着宁安县第一中学的校服。
他戴着耳机,听不到旁人讲话,眼眸里只有题海,认真学习的样子很酷。
“老板,孩子怎么会在开学季穿着一中校服坐在帝都的街头?你们这是带着孩子转学过来的?”
沈璎婤有些困惑,外地高中生来转学来帝京条件很苛刻,程序繁多又复杂,除非有过硬的关系和落户帝都的资格。
“孩子高考落榜了。”老板难过的说,“娃子学习成绩本来很好的,可是数学那场考试他却突然发烧晕了过去,好几道大题没做,就算第二天英语理综考的还不错,最后总分数也够不着他想上的大学。”
沈璎婤也是一中的高考生,她听过这个考生考场生病耽误考试的事,霎时间看老板儿子的眼神,多了一分惋惜。
“怎么不让孩子在家复读?”沈璎婤觉得,有实力的人不管经历多少次高考,也会取得想要的成功。
老板回到面摊跟前,将面条从锅里捞了起来。
一边沥水,一边回答璎婤的问题。
“我倒是希望他留在老家复读,也不用掏空两代人三个家庭的积蓄跑来帝京周边买房。
如今为了维持家里的日常开销,我不得不来摆地摊。
原本在老家开的面馆,一年挣个十几二十万,日子过的也算滋润。
如果不是为了孩子将来能奔上个好前程,谁愿意来北方遭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