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中秋宴就到了。
中秋宴当日,内外臣入宫,内外命妇入宫拜见阿朝这个贵妃,然后在阿朝的带领下前往庆贺殿入宴。
庆和殿此时已经摆开了排场,等待着众人入座,人皆有座,贵贱有序,细致而不失庄重。
众位内外命妇与其说是来开开心心参宴的,不如说是来演一场君臣相合的大戏的。
所有人命妇都提着一口气,想必有很多人很局促,但阿朝是绝对不会局促的,她自在的很。
阿朝直接坐到了离皇帝最近的那一个座位上,居高临下地望着众人,然后喜迎皇帝。
这三个月里,皇帝都没有怎么来乘清宫,就算是来了,也不会过夜,而是坐一会儿就走。
阿朝自然不会在意,但这也让宫中掀起了贵妃失宠的流言。
这并不太好,谢芳朝是绝对不会容忍这种流言的,而这也是阿朝认真举办这场宴会的原因。
宴会之上,君臣得宜。
自太后去后,皇帝便慢慢地收回权柄,至今三年,虽表面上看不出什么成果,但实际上是怎样就不好说了。
看皇帝能够不给谢芳朝半点宠爱就可以得知,若是以前,他绝不敢这么慢待谢芳朝。
宴至中途,众人慢慢的松懈下来,也开始前往庆和殿殿前殿后一观。
本就是中秋之宴,不比年祭大宴严肃。
此宴的性质和琼林宴有些相似,所以此时已经有妙龄的女子相互簇拥着坐于花丛中,含情脉脉地望着已经换了一身常服的天子。
天子不知何时移步到了庆贺殿前的花园中,望着花园中在秋日依然竞相绽放的百花,折下了一支白菊,送给了今日本就穿的颇为素净的江怜幽。
看着江怜幽将这一支白菊簪在发髻上,婉转行礼:“多谢陛下。
”
天子的眼中也好似多了一些温柔,他道:“便以这白菊为题,做一篇辞赋如何?”
话音一落,四座皆惊。
献文于天子,向天子展现自己的才艺,这是千古来多少读书人的梦想。
在座皆高门显贵,皆饱读诗书之人,此等机会若是错过,岂不会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一时间,殿前的氛围的火热起来。
而就是众人激动的心情到达最巅峰的时侯,江怜幽又突然开口道:“今日今时,晴光曼妙,园中景致之美妙,又何止白菊,陛下若要作诗,不如干脆放宽些范围,以此地此景为题,也让场内诸位饱读诗书之人能够更加尽情的展现自己的才华,陛下以为如何?”
江怜幽一听皇帝的话心中就一喜,这能帮她扬名啊!
江怜幽一看周围人那灼热的视线,便心中一动,然后说下了这句话,既然都已经卖好了,不如卖大一点。
果不其然,皇帝听到江怜幽的话,并没有反对,他直接同意了,看向江怜幽的眼神也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是那么的温柔而夹带着些许情谊。
而一直坐在一旁旁观着这一幕的阿朝见到此情此景眼中却没有现出嫉妒,她眼风稍动,就被身后的执青捕捉到,然后执青便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里,不知往何处去。
中秋宴似乎真变成了琼林宴,一个个年轻的臣子踊跃上前,奉上自己的诗篇,还有贵女抚琴,宗室作画,健臣舞剑,另一旁甚至出现了庞大的宫廷乐师团,给贵人们的曲调合音。
场面真是热闹极了,这也就显得费尽心思举办中秋宴的谢贵妃落寞极了。
又些人的眼风有意无意地扫过她,却只看到那一张依然保持着公式化笑容的芙蓉面以及模糊了面部的华贵衣着。
望过来的人心里想着,谢贵妃,或许真要没落了。
可就在她们心里这么想着的时候,阿朝又突然动了动,扇着扇子微微一笑,又变得优雅而高贵,仿佛之前的落寞画面不存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