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定鼎以来,在淮安设立了漕运督院,统管全国的漕运,使得淮安城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于洪武十年(1377年)、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正德二年(1507年)、正德十三年(1518年)、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隆庆五年(1571年)、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先后多次对淮安城进行改造和扩建,形成了旧城、新城、联三城并立、连为一体的雄壮大城。
看着不远处的淮安城,杨西施神情甚是喜悦,扭头对杨炯说了一句,“如此雄城,盘踞淮上,得以一见,不虚此行!”
杨炯笑着点头附和。说实在的,这个时代没铁路没公路,作为衡州卫这种没什么名声的偏远卫所,其职责和功能也就在衡州府附近种种田、剿剿匪,根本没机会跨境作战。要不是机缘巧合,哪里有机会见识淮上风光。
这时,石三妹也撇嘴凑热闹,“好大的城!比衡州城大多了。赶紧进城,我要找家客栈,好好洗个澡!这些日子,都臭死了!”
以往杨西施对石三妹都不太感冒,这次却没有出言责备,反而温和地说道,“军中艰苦,且妇人多有不便,的确委屈三妹子了!一路上,惠姑忙里忙外照料我,大早上就要熬粥做饭,甚是辛苦,瞧着都瘦了一些。”
说到这里,杨西施看向杨炯,“炯儿,要不你派一队士卒,护送惠姑和三妹子进城一趟。也好买些吃食,顺便沐浴一番。”
听话听音,这话一说,杨炯便明白了杨西施的意思——这是提醒他,自己也想进城沐浴,只是不好明说。
于是,杨炯一本正经说道,“三妹子和惠姑,两人年纪都小,少不更事。不如这样,娘就辛苦一趟,带着她们进城,方便照看。这样,我才放心。”
杨西施听了,眼角露出笑意,“炯儿虑事周全。那我就辛苦一趟,陪着她们进城一趟,把她们照看周全,必不有失。”
待杨西施说完,石三妹也难得没有出言顶撞或者嘲讽,当是默认。
……
待选定扎营的位置,杨炯当即对值班的马腾下令,“一,严禁士卒私自入城;二,所有哨探,以十人队为单位,不得零散派哨;三,修整三日,各千人队抓紧炒制米面,务必备齐一月所需。”
马腾先是应下军令,而后问道,“将军,以往修整期间,都没有禁止士卒入城,这回却是何故?”
杨炯回道,“从南京渡江以来,为赶时间,长驱疾驰,日行五十里,较之从衡州到南京,行军强度大增,这个苦不是一般人能受的。之所以坚持下来,是因为大家聚拢在一块,一起苦一起累,将士们累得只想活下来,跟着走下来。这一修整,若是进城见识了繁华,必生流恋之心和怯懦之情。一旦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马腾想了想,点头称是,随即又问道,“将军,这次修整,要不要扎营立垒,防止将士私自逃离?”
杨炯摇头,“若是想逃离,哪里是栅栏蒺藜能防得住的。防人,还得靠人,靠人盯人、人带人。十夫长、百夫长、千夫长,还有你们这些营指挥使,你们跟我一条心,坚强有力,即便再苦再难,我虎山军也能撑得住。”
马腾抱拳道,“属下必忠于将军,矢志不移!”
待马腾离去,杨炯又把王鹏叫来,问道,“军中粮草辎重缺口数额弄清楚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