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时有一人

明末屠夫 兮非可 2091 字 3个月前

不然,披着甲胄,再背着一袋袋的粮食、药材、木炭去赶路,一般体格的士卒可能顶不了几天就会累趴下。

杨炯给黑风喂了几把炒米,这才接过亲卫递上来的水囊,连续灌了几大口。把水囊递回,说了一句,“再行军半个时辰,就修整一个时辰。让大伙抓紧埋锅造饭,做一顿热食吃。另外,多烧开水,让大伙把水囊都加满。”

虎山军有很多莫名其妙的规矩,其中一条就是不许喝生水,再渴也不行。即便在外行军,生火烧水不方便,也还是坚持,甚至不惜安排一些士卒专门背着木炭和铁锅。每次埋锅造饭,把肚子填饱,顺便把水囊装满。

……

到了傍晚,杨炯选了一个小山丘,便安排安营扎寨。杨炯带着几个营指挥使,一边策马而行,一边分派各营的宿营位置,以及布哨的范围。

“夜不收,由亲兵营统一派出,布哨范围方圆五里以内。各营一里外,派出明哨和暗哨……

马腾问了一句,“将军,要不要立营垒?这一带甚是空旷!”

杨炯摇头,“多挖一些陷马坑,多撒一些铁蒺藜,垒就不立了。这几日哨骑四处游荡,没有发现大股匪寇。以防万一,两个步军营,各出两个百人队,分上下半夜,轮流值守。”

尽信书不如无书。扎营不立垒,固然存在风险。可是,每日行军六个时辰五十里,这几乎把将士们最后的气力都给榨出来,再花一两个时辰立垒建寨,哪里还有时间吃饭睡觉。马腾点头,不再多说。

分派完宿营的事,杨炯这才回到中军大帐,杨西施也在那里。行军艰苦,各类辎重物品,能少带就少带,杨西施晚上都是在大帐里歇息。杨炯进去,发现大帐里正飘荡着一股浓郁的香味。

惠姑正在往小火炉里添木炭,上面架着一口小锅,锅里正翻腾炒米、火腿,还有几片翠绿的野菜。米香混合着肉香,让杨炯顿时饥肠辘辘。杨西施坐在一个布包袱上面,双腿向前平伸,低头用手轻轻捶打着大腿部位。几个壮妇在一旁忙碌,准备用布帷把大帐一隔为二。

杨炯凑到小火炉前,摘下头盔,席地而坐,惬意地闻着锅里飘散出来的香味。

惠姑见杨炯靠近,耳根处浮出一片羞红,小声说了一句,“锅小,是给娘一个人准备的。过一会,亲兵会给你送吃的。”

杨炯无奈,回了一句,“没事,闻闻也好!”

杨西施抬头说了一句,“炯儿,连日行军,每天都是六个时辰,将士们会不会吃不消?娘一直是骑马,都有些难捱。如今都到哪了?”

杨炯回道,“快到淮安了。等到了淮安,大军修整一日,到淮安城里补充些粮草辎重。到时,我派人陪娘进城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