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天下之大不韪

明末屠夫 兮非可 2132 字 3个月前

……

“世间之事,有因有果。衡州卫忽然哗变,缘由昭然。其军中将士无故下狱,群情激昂,指挥使杨炯难以节制。”

史可法对着刑部尚书大声说道,努力装出一股愤怒的神色。在这之前,他已经见过夏照了。按照杨炯的授意,夏照把虎山军救人的意思给史可法明说了。

夏照的出现,成了史可法的救命稻草。丢了留都的留都兵部尚书,会是什么个下场?史可法都不敢想这个问题。

之前,史可法和守备太监凑在一起紧急商议,可商议来商议去,啥办法都没有。人家都打上门来了,而且还拿下了金川门,外城已是无险可守、无凭可恃。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留都京营将士什么个货色,普通百姓不知道,守备太监、兵部尚书还能不知道?

领军饷在行,混营生在行,就是打仗不在行!

当夏照说出放人的要求,史可法差点就喜极而泣,哭出声来。这个杨炯小儿,可算是天良未泯,还留着一分忠义之心哩!不待夏照说完,他便拉着夏照直奔刑部衙门。临出门前,还不忘遣人去告知京营,不要再生事了,更不能去找衡州卫的麻烦。

顺手就拿下金川门的衡州卫,可不是京营能惹得起的!

留都刑部尚书王尚脸色铁青,心里一边咒骂衡州卫的嚣张跋扈,一边咒骂京营士卒的孱弱无能。那么多士卒把手金川门,而且还是有心算无心,结果不但没逮到人,反而把城门给弄丢了!一群只知领响的窝囊废!

面对史可法的指责,王尚只得推脱道,“麾下将士违法乱纪,按律论处,此乃国法。纵兵作乱,更是大逆。两者有何相干?莫非史大人有异议?”

史可法气得胡须一抖一抖,手指王尚,怒道,“事急至此,竟然如此巧言令色?!若衡州卫洗劫南都,残害百姓,王大人你于心何忍,百姓何其无辜?哼!”

或许是被史可法的气势所摄,或许是良心发现,这次王尚没有再度辩驳,只是斜眼瞟向墙上的一副字画,只见上面写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默念一番后,王尚冒出了一个荒唐的念头——杨慎他爹,一代名臣的东阁大学士杨廷和,在九泉之下,是否知道他的儿子虽然才情卓越,却是仕宦坎坷,最后终老于边荒之地?

见王尚态度有所软化,史可法继续说道,“衡州卫只是占了金川门,还没有进城,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南都的安危,百姓的存亡,可都在王大人你一念之间呀!本官对王大人你秉公执法,甚是钦佩,但事有轻重,情有权衡,还望大人三思!”

王尚听了这话,心里有了计较,冷笑一声,“本官执掌刑律,向来按律行事,唯法是依。至于留都安危,并非本官职权所处。有道是,在其位谋其政!”

史可法肝火又起,恨不得扑上前去掌上几嘴,但最终忍了下来,用目光示意堂上的僚属暂避。待屋里只有两人后,史可法一屁股坐下,叹道,“王大人,若是背后没有人操持是非,本官是不信的!”

王尚惊疑地瞪向史可法。

史可法又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王大人执掌南都刑部,向来清贵不耐俗务,有什么诏狱,都是推给应天府。这次发文逮捕衡州卫入城采购的将士,想必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或是难处!”

说完,史可法也是冷笑一声。

王尚不发一言,只是脸色更为铁青。

史可法自顾自说道,“衡州卫的指挥使,娼妓之子,屠夫出身。本官也没别的意思,只是想告诉王大人,杨炯一介武夫,真把他惹急了,惹恼了,说不定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即便姓杨的最后被诛九族,可我们也落不下好——失陷留都的罪责,可不是我们担得起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