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不可思议
宋义在拒绝胡格拉再次踏入蓝色公寓后,脑子里突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我要开创一种新的油画流派,即将行为艺术融入天台山写实,称为行为天台派油画。
现在最重要的行为就是无论如何要见到唐诗诗。在回天台的路上,他又给唐诗诗发微信,令他兴奋的是,这次唐诗诗不但回复他,还约他去青石峰见面。
这就是灵感的神奇的力量吧!一旦将生活变化创作,一切阻碍都被摧毁。这些日子以后,唐诗诗之所以不理睬他,就是他一走神想找胡格拉。胡格拉,你是艺术的死对头,等我成为一代宗师,一定要把原来那些画赎回来!
激情加速度,宋义那辆北京吉普像烈马狂奔……
唐诗诗打完电话,心仍很纠结。明天见到宋义,能说服他吗?如果他还是固执己见,那该怎么办?
夜,山上下了蒙蒙细雨,屋里显得更寂静。
唐诗诗和师姑在禅房里静坐。
空寂中,师姑突然开口说:“唐家姑娘,你走神了……”
“我没有哇,我什么都没想。”唐诗诗睁开眼说。
师姑说:“你的心魔逃不过我的意念。起来吧,去弹弹琴,放松一下。屋外的雨为你伴奏……”
“听师姑的……”唐诗诗起身去琴房。
琴房只有六七平方大,一支琵琶,一把椅,墙上一幅雨打芭蕉图,简单而有质感。
唐诗诗从小就学过琵琶。住到山上后,经师姑的点拨,对弹琴有了进一步的领会,音律随心而诉,与自然合二为一,技艺为次。
唐诗诗选择学琵琶,是因为天台山不仅是旅游胜地,而且是全国闻名的“琵琶之乡”。它的渊源可上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位被鲁迅先生称为“半才子”的老师于1938年来天台大公中学任教。他叫王育和,浙江宁海人,毕业于上海麦伦书院英语系,擅长琵琶并工于诗文,是上海大同乐会的成员,曾拜琵琶宗师汪昱庭为师。大公中学停办后,他于1951年第二次任教于天台中学。那时候的天台中学,每个周六都要举办文艺晚会。在晚会上,王育和的琴声一起,便把晚会推向。学生们被高山流水般的琴声打动。其中有人有了学琴的冲动。他就是袁孙翔,后来为天台成为琵琶之乡作出重大贡献的文艺工作者。名师出高徒,袁孙翔很快学会了海派扇形轮指,为他今后所创的弧形轮指打下了基础。
1958年,袁孙翔考上浙江民间歌舞团,一年后被派送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器乐。受王育和的推荐,袁孙翔得到了琵琶大师卫仲乐的指点。从此,他的演奏水平日臻成熟。后来,由于民族乐器受到冷落,袁孙翔于1972年回到天台,在县文化馆任音乐干部。此刻,酷爱琵琶的他,心中萌动一个念头:让琵琶之声在家乡传播,丰富天台山文化元素。1973年,他组建天台第一个民乐团。二十多名民乐爱好者,在文化馆排练演出,其中有琵琶、二胡、三弦、笛子等。民乐,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就像永远流淌始丰溪,从没停止过生命的搏动。天台民乐团的活力一直持续到1978年,这些成员又为后来天台民乐的兴盛起到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