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欣赏着交子精美的图案与书法文字,大加赞赏:“好!好!好!”
蔡京负手而笑。
他就知道,这位皇帝只关心书画文艺,只要把交子做得好看点,根本不会管上面的面值大小有什么区别。
蔡京眼神一闪:正好,也便于他敛财。
上行下效,皇帝都只想着奢靡享受,下官怎么愿意用心思考什么市场经济。
宋徽宗时期,在5年时间,增印了2467多万贯交子,用来给陕西用兵的军费上。
在军队中,只觉得钱到手了,数额变大了但是也能用,只觉得奇怪,民间的米价怎么贵了这么多!
但是物价飞涨,正与纸币泛滥有关系。
宋仁宗年间,发行交子之初,总量也只有125万贯,宋徽宗5年翻了二十倍,对市场的冲击可想而知。
.
“还好还好,天幕不是骂我们。”赵祯听到天幕点名,吓得以为又要被骂了,谁知道竟然是作对比,自己是好的那一位。
听到王安石在里面的作用,赵祯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看向王安石:“介甫,幸甚有你!”
他现在可算是知道王安石的重要性了,难怪父皇也那么看重,不愧是大宋的“诸葛亮”!
王安石看起来严肃古板,对帝王的称赞毫不在意,只是提醒赵祯:“陛下,又是宋徽宗。”
“靖康之耻。”赵祯一听到宋徽宗,条件反射就想起了大宋国耻。
“不行,指望这废物解决钱荒不可能了,我们还是要自己想办法。”赵祯想着废物子孙,压力非常大。
不仅仅想解决钱荒,还想解决北边的三位强大的敌人,不然,靖康之耻迟早得发生。
.
宋徽宗时期,赵佶慌慌张张找来蔡京:“爱卿!天幕说不能加印交子!”
蔡京从善如流:“无妨,我改成钱引或者钱券就可以了。”
“哦,那就好。”赵佶松了一口气,挥挥手招来蔡京,“爱卿快看,朕的新作如何?”
书桌上,铺着一幅他的新画。
蔡京走上前来,好一番吹捧,让赵佶只顾着沉迷艺术,根本不去管天幕说了什么。
等蔡京走出宫,看着天幕,一声冷笑。
没有交子,还有钱引。
交子没有信用,百姓不愿意用,换个名称,又可以继续敛财。
就如同他,骂他奸臣又如何,官家需要,没有他蔡京还有赵京、钱京。
官家就算看到了听到了天幕,除了想要提前跑,没有任何反抗的野心,还不是被他随意蒙骗。
【因为朝廷乱发大额交子,百姓都不愿意用交子,这时,蔡京又搞出新的纸币:钱引。】
【钱引和交子本
质上就是一个东西,但是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更为精美。钱引甚至比交子更为破坏市场,投放市场更为任性: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
【除滥发交子、钱引之外,政和年间蔡京还大量发行另一种钱券,是钱引的变种,类似空头支票,除了坑骗百姓,没有任何经济作用。
但是宋徽宗还颇为高兴,因为被空头支票坑骗的是百姓,赚钱的却是自己。】
蔡京:“…………”
竟然被点名骂了。
那他的钱引和钱券,还印吗?
正在思考时,不知道谁朝蔡京扔了一块石头,还夹杂着灰尘,灰尘迷了蔡京的眼睛,让他下意识闭上眼,错过了去抓凶手的机会。
“大胆!我是朝廷命官,谁敢偷袭!”蔡京闭着眼睛怒喝。
谁知起了反效果,更多的石头和灰尘迎面扑来,蔡京和赶来营救的蔡府家仆车夫,一个个全被剧烈地灰尘扑的灰头土脸。
蔡京大怒,闭着眼睛乱喊乱抓:“侍卫呢?侍卫在哪!抓住这一群刁民下狱!”
这是宫门口,宫门一般都有侍卫看守,为何别人偷袭他竟然没有侍卫阻拦?
话音刚落,没有得到侍卫的回复,但是一个大麻袋当头落下,把蔡京一行人全部套了个严严实实,然后驶来一辆马车,把这一群麻袋全给拖走了。
至于侍卫们,闭着眼睛听着这一切,当声音结束,他们睁开眼睛,看着地上的石头和灰尘,彼此对视一眼。
“官家喜欢书画,就让他永远与书画为伴去。”侍卫甲看向官家日常最喜欢待着的画院,眼里闪过一丝冷色。
这个官家当的,对不起大宋的父老乡亲,也对不起他坐下的龙椅,那就别怪他们谋逆。
“大宋不缺人才,我们自己作主。”另一位侍卫乙取出自己家族族长给出的手信,“先解决国内的内忧,再解决外部的外患。”
“趁还没到靖康年,我们抓紧最后的时间!”侍卫甲抬起头看了看天幕,微微颔首示意。
感谢天幕提醒!
但愿这一次,什么国耻都不要发生!
【但是宋朝的货币危机不仅仅是缺铜、缺铁、乱印,还有最重要的问题:帝王。】
【这里特指宋朝所有的皇帝,所有!】
【虽然你们不懂经济,但是你们懂得怎样扰乱经济,很棒棒哦】
赵匡胤:“……”
虽然他没有参与过,可是也感觉被骂了!
【宋朝实行的是年号钱,但是问题来了,每一位皇帝好几个年号,你频繁换年号,频繁做新钱,旧的钱币还用不用?】
两宋时期,钱币主要是“年号钱”,以皇帝的年号为铸币的名称。
自公元976年以后,几乎每更换一个年号就改铸一种年号钱。两宋的漫长历史演变内共有15个皇帝,更改了大致50多次年号。
每一个皇帝铸好几个年号的铜币,后来有了铁币、纸币,这
也导致,不同年号钱的种类在此期间达到48种,在两宋时期更替频繁,名称冗杂。三种书体同时铸钱,被称为“三体书”。
后世子孙该不会直接做对钱了吧?
赵光义的猜测,虽不中亦不远矣。
他的“三体书”,是北宋对钱的先声,但两宋对钱之风的真正形成,是仁宗朝以后的事情。
宋孝宗松了一口气:“看来朕废除对钱没错。”
大宋不仅缺铜,到南宋现在,还缺铁,连铁币都快不够了,还玩对钱。
为了成本,宋孝宗废除了对钱,把字体统一为宋体,这才让混乱的货币重新统一。
【从审美上来说,对钱让宋钱的质量更高,让海外对宋钱更为喜爱,比如日本人大量收购对钱,还跟风创造出了自己的对钱。】
【因为在北宋时期带回去的几十万宋钱,和战争期间带走的华夏文物,让日本在现代研究宋钱方面也走在华夏人的前面。】
原本宋人还在骄傲,自家铜钱好看的都可以当收藏品,海外那么多人喜爱,把铜钱当宝贝买回家收藏。
直到听到不断地收购宋钱,还不回流,终于发现了问题。
对啊,别的国家把大宋的铜钱带走,只给大宋带来了贵族使用的奢侈品,那他们百姓没有了铜钱用什么?
贵族买奢侈品的钱,还不是百姓的税?
贵族有了奢侈品,日本和其他国家的人有了大宋铜钱,那他们百姓呢?
钱也没了,货也没有,他们怎么买东西,用什么买东西?
假如日本人卖了货物,在大宋继续消费,买大宋的东西,那么铜钱可以流入大宋的市场,也可以让百姓的布帛、茶叶等换来需要的铜钱。
但是因为宋钱精美,日本,还有其他国家,宁愿把宋钱当货物带回自己国家收藏,也没有选择在大宋消费。
谁能想到,钱币太精美也是错。
“真得是,除了好看,一无是处。”
一位商人沧桑感慨道:“钱币就是钱币,不是货物,得在市场上流通才叫钱币。”
能在市场上正常流通和买卖,哪怕是纸币也有价值;
不能在市场流通,被储藏于私人手中,再好看的钱币也只是藏品,不叫流通货币。
【从市场流通来说,从北宋各个皇帝年间,几乎是无钱不成对。各地都开始流通不同的对钱,导致市场上的货币更加紊乱。】
【货币紊乱的下场,就是货币的价值不稳定。让交子几乎取代了铜钱,但是问题来了,交子的信用,在滥发纸币后,也没什么信用了。】
宋朝一边需要大量的货币赔款,让民间百姓不断被压榨,疲惫不堪,许多被压迫的百姓忍无可忍开始起义。
一边为了镇压起义军,建立了大量军队,为了供养军队,又需要更多的货币。为了更多的货币,继续更大力度的压榨百姓……
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之下,宋朝朝廷一错再错,最终,走向了不可挽回的深渊。
宋朝滥发纸币后,纸币彻底失去信用,货币经济开始崩溃。
在宋朝的货币经济落下帷幕后,大宋王朝,最终一起落幕。
【这样的货币与王朝的共同落幕,在明清时期同样可以看到。】
朱元璋精神一颤:来了!
终于还是来了!
他看到宋徽宗也滥发纸币就感觉不妙,他滥发大明宝钞时也没有参照国库的铜铁!
【朱元璋吸取前朝的教训,却又没有吸取前朝教训。】
【宋朝末年,官商勾结,官吏沉迷享乐,朱元璋认为是商业经济腐蚀官员的斗志,选择废除瓦舍与夜市经济,只允许小农经济;】
【但是宋朝末年,皇帝滥发纸币带来的危机你怎么看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