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定定地看了刘备一眼,若有所思,但最后还是先回答刘备的问题:“管亥,他可以独当一面了,另外张曼成还差一点点火候,不过也不错,斐元绍则是差一点,但做个副手,也完全足够。”
“好,既然如此,那就把‘都北店’的陈到和关平调给你!”刘备在想,该把哪些厨子调去“都北店”,现在那个店面的每天营业额,少的时候一万五千块钱妥妥的,多的时候足足两万块钱。
然后调去的人,生产力低了,无疑会妨碍大家伙赚钱,这是万万不行的。
但是如果把生产力高的厨子都调过去,中央厨房和“街坊店”恐怕就得有点“肾虚”了,依然会堵塞了钱跑进口袋的道路。
这时,对“都北店”的情况,最为熟悉的张飞,似乎知道刘备在犹豫什么,说:“‘都北店’旁边就是‘黄巾自选快餐连锁’,要是能把从那边跳槽过来的管亥、张曼成和斐元绍都调过去,也许会更好。”
“怎么说?”刘备追问。
“他们对那边每个时段的客流量多少,相对于其他厨师来说,经验最为丰富,也就更容易掌握厨房的生产力节奏,该忙的时候,知道怎么忙,才能更加有条不紊地提高生产力。”
“而闲的时候,也能把握好时间,做随手清洁和提前做好下一个高峰期的准备。”张飞回忆着最近一段时间,“都北店”的日常经营情况,拼命组织着顺畅一些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他看来,“都北店”只有两个厨师是撑不下去的,工作量太大,迟早会生出不少怨气,而且实际上,也忙不赢这么大的生意量,如果是三个厨师的话,应该会好很多。
而管亥是有做主厨的能力的,加上张曼成和斐元绍做副手,生产力绝对要比陈到和关平两个人高,还能腾出他们去中央厨房帮忙。
但旁边的刘备除了听懂张飞这个意思之外,他还听出来张飞的门店管理水平,已经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
最明显的便是,刘备感觉出张飞在安排人手方面,考虑的很全面。
他不止考虑了门店的需要,还考虑了他们整个生意的需求,从中隐隐透露出一个原则,那就是把最合适的人手在最合适的时间,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从而达到最高的产能。
对于这一点,别人除了提点一下之外,是很难教的,更多的是靠自己的悟性,和在实践中摸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