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4 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七)

“还未发生的事情,不要多想。”

身边的幕僚倒是趁机劝道:“大人,您该考虑收几个弟子,将您的本事给传下去了。”

别每天从早忙到半夜,事必躬亲,迟早会身体出问题的。

他的这个提议让工作狂的刘晏一愣、旋即点头:“你说得有道理。”

......

7,

刘晏和桑弘羊一样,同样做到了“民不益赋而国用饶”。】

【这就是历朝历代,每一个正直的有野望的财政官员的理想啊!所以,也难怪后世如王安石以及张居正等变法改革者都将桑弘羊以及刘晏视为偶像!】

【民不加税,但国库却变得越来越富有。】

【靠的是什么?当然靠的是工商业啊!】

【现在大家都知道,税收的主要来源就是来自于工商业,正因为咱们改革开放之后工商业逐渐发达,所以才能做到免除掉农业税,以工补农。但是在经济学概念和知识框架还没有建立起来的古代,桑弘羊和刘晏才是先行者。】

【而且,还是不被理解的先行者。】

北宋。

苏轼正在与人论道,谈及到西汉的桑弘羊、司马迁等人之时,他愤而起身:

“自汉朝以来,所有饱学之士都耻于商鞅和桑弘羊,但实际上,君王们却都心折于这两者,不过表面上忌讳实际上却一直都在用着这二人的理论!”

“这就是司马迁的一大罪!”

“他夸大了商鞅和桑弘羊之功,将秦国和汉朝富强的理由归于这两者,让后人皆以为是他们的功劳。但实际上,秦国富强是因为秦朝几代君主修身明典,秦孝公致力于农耕,所以才产生的变化,并非商鞅之功。”

“至于桑弘羊,更是气量狭小、见识浅陋之辈。”

“这两人在天下的名声,犹如蛆虫苍蝇粪便污秽之物,简直有污我等口舌!”

他洋洋洒洒,和在场的人辩论数轮,回家后还觉得不过瘾,索性挥笔写下了文章。

文章名为《司马迁二大罪》。

【据历史学家们考证,在商业发达的巅峰朝代,宋朝,非农业税的比重已经高达了70%。这个结构,即使在晚清的时候都没有达到过。】

【苏大诗人在骂桑弘羊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假如没有这70%打的财政收入,大宋会变成什么样子?】

......

西汉。

桑弘羊:“……”

原来后世骂自己骂得这么狠吗?

有些失落。

司马迁:“……”

反应过来之后气愤至极:“骂人干嘛?”

还司马迁二大罪!

这苏轼也是史官吗?是他清楚还是我清楚?商鞅尚且不论,桑弘羊不加税却让国库丰饶的事情是他亲身经历的,怎么就变成吹捧了?

怎么就变成诡辩之术了?

真是岂有此理!

司马迁愤愤不平的时候,北宋,苏轼也在自己府中十分羞愧。

“竟然是我无知浅薄了!”他对王朝云汗颜道。

苏轼之前认同司马光的理论,那就是觉得天下的财富都是有数的,不在朝廷就

“12”

只不过,他对经济还有些疑问,因此将心中各种情绪收了收,继续平静的看下去。

......

【大宋呢,在经济上真是苦情又辉煌的一个朝代。】

【因为没有了幽云十六州,所以失去了丝绸之路的重要商贸线。在古代,这条商贸线可以说是极为重要的。】

【但也因为没有了幽云十六州,所以只能将经济重心向南转移,然后开拓了海运,将整个南中国的商业做得气象万千,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经济奇迹。】

【有过研究,大宋当时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世界经济总量的80%!】

【这就与他将商税固定下来成为国家律法制度,从上而下的支持商品经济,并且将盐、铁、茶叶、矾这些战略性的大宗资源控制在朝廷手上有关。】

【但现在我们不说这些,我们来聊一聊,在大宋曾经出现过的一个东西。】

一张上面印有图案的薄薄的纸张出现在天幕上。

有认出了的老百姓惊呼出声:

“交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