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他们本性老实,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残忍之事?
这个男人曾经也是个腼腆老实的青年啊。
说他们家里没钱,压根儿买不起这样的贵重药材?
这个男人后头也没钱了,不还是去借了印子钱吗?
思来想去,能够想到的最优解是从一开始就不碰这个东西。
胆战心惊之下,观众们纷纷把自己的家里人招呼了过来,殷殷叮嘱。
对着不懂事的孩子,他们更是厉声道:“听主播说了吗?这个叫阿芙蓉的东西,比山里吃人的大虫还要可怕,你要是敢碰它,立时三刻就叫你见不着爹娘,只能躺进棺材
板里头。”
这样类似的言语在各个位面的土地上传播着。
阿芙蓉成功取代了拍花子,成为了孩子和大人口中避之不及的存在。
孩子们有的被吓哭了,有的则是郑重的点头保证。
……
而作为一个差点吸上这玩意儿的人,九阿哥这会儿虽然坚强的没哭,但他也已经吓得不行了,别说是握着酒杯的那只手了,他整个人都在抖,一边抖一边咬牙切齿:“那帮佛郎机人是想爷死吗?!”
大概是因为刚才见到的那个案例实在是太触目惊心了,哪怕九阿哥这些年在外行走办差,已经见过了大世面,这会儿依旧气到发抖,甚至直接喊破了音。
在这恐怖的故事的影响下,他仿佛在瞬间打通了任督一脉。
那件事情曾经被他遗忘在了记忆的某一个角落里,现在已经被他彻底的翻了出来,那个商人来送药的时候的每一个神情,他都能够清清楚楚的回忆起来,他越想越怀疑,越想越惊恐——那帮人该不会是想着拿这玩意控制住他,然后源源不断的从他手中获得好处吧?!
很可能啊!
京城里的生意,三成被他垄断,剩下的基本都和他有点关系,要是他都被控制住了,那么,那些人岂不是能一点一点的吞掉他的家产?!
胤禟曾经是所有阿哥当中对洋人最有好感的一个,只因为他小时候身体差,曾经几次挺不过来,最凶险的一次,太医院上上下下都对他的病毫无头绪,甚至给下了死亡判决书。
眼看着他就要咽气了,这个时候,是洋人传教士拿来了救命的良药,救下了他的小命。
因着这个,胤禟是所有的阿哥里面最喜欢西洋物件的人。
可是,就算再怎么心有好感,都经不住这样的折腾,更何况,九阿哥也是继承到了爱新觉罗家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性格的男人,这会儿别说脱不脱粉的问题了,他已经开始拉黑回踩了。
只要想想天幕上那个男人的下场,再想想自己距离那样可悲人生其实仅剩一步之遥,胤禟就怎么也克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愤怒。
九阿哥猛的抬起了头:“汗阿玛!还请您做主,把那些卖大|烟的,全部赶出我们大清的国土!”
万一走了一个佛郎机人,再来一个英吉利人怎么办?!
赶走!统统赶走!
康熙这会儿也在后怕,虽然他儿子多到可以随便关,老九也一向不得他喜欢,但毕竟是亲儿子,碰到了这种事情,差一点就要步入地狱,哪怕最终有法子能够除了这药瘾,胤禟怕是也要吃大苦头——哪个做爹的遇到这种事会不愤怒的?
康熙恨恨道:“就知道外头的那些洋人心怀叵测……当初戴梓的事情也是这样,南怀仁也是,往戴梓头上扣了个罪名,还说得有鼻子有眼,要不然,朕怎么也不会轻易将他流放出去。”
康熙选择性的忘记了自己对戴梓的“戴言戴语”的厌恶,直接把这口锅完完全全的扣在了南怀仁的头上。
他从鼻子里哼出两道气人数优势,如果不是有大|烟这种祸害人的,把人的身体素质全祸害干净了,说不定也不会输得这么惨。】
【潇湘水断:唉,都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清朝这边都把人家的大|烟学过来了,能不能顺便再学点对方的工业革命?总不能全捡人家不要的学吧?!】
胤禛垂下眼睛:……工业革命吗?
季驰光:“其实我们在当时已经落后世界很多了——清朝入关的时候,西方轰轰烈烈的开始工业革命了,乾隆皇帝清理政敌的时候,英吉利议会那边已经开始改革了,甚至哈布斯堡王朝都已经落下帷幕了,而现如今的世界警察,甚至已经开始独立战争了。”
她咬碎嘴里的零食,甜味从她的舌尖传至大脑,不知道为什么,季驰光却吃出了一点苦涩的味道:“如果清朝能早点改革,早点革命,或许,未来的很多悲剧都不会发生了吧?”
观众们沉默了。
虽然他们不知道那个时代究竟发生了多少令人痛苦的事情,但他们很清楚一点——一定很可怕很可怕,可怕到让每个人提起那个时代都讳莫如深。
季驰光把手边的零食吃完,笑道:“不过,要是清朝人能够看到的话,我推荐你们一开始的时候可以去约翰牛和高卢鸡那边看看,康熙死了,再往后推个一百三十年,友情建议你们再转去汉斯猫那里,你们一定会学到一些对未来很有帮助的东西。”
胤禛默默的在心里记下了——大概是一百四十年后,派人去汉斯猫那里……嗯?汉斯猫是哪里?
不管了,既然主播特意提到了这个国家,想必这个国家一定有可取之处,多派几个学子过去,多学点东西,一定有利于他们大清的长治久安。
胤禛把这件事情牢牢的刻在了心底,并且还提醒自己——以后当了皇帝,他非得把这件事情写在祖训上不可,免得后头有哪个子孙给忘了。
这可是事关他们大清千秋万代的传承呢。
胤禛信心满满的想:等那些学子学成归来了,他们大清必定能焕发出新的活力,他们爱新觉罗家的皇位,也必定稳如泰山,时代更迭。
今天的胤禛依旧不知道,一百四十年后,那批学成归来的学子,究竟会给他的后代带来怎样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