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8 章 季驰光:你见过那双脚真实的样子吗?

朱元璋脑子里一闪而过的设想还没有完善好,就被主播的话吸引了过去。

季驰光:“然后,就要说到钱币问题了——在洪武八年,明太祖朱元璋发行了此后赫赫有名的大明宝钞。”

“当时铜矿石的开采一天跟不上一天,再加上,朱元璋想要把国家财政紧抓在手中,于是,纸币大明宝钞诞生了。”

“只不过,满志踌躇发行大明宝钞的朱元璋肯定猜不到,他的宝钞会带来那么多灾难。”

灾难?

朱元璋困惑又有点不服气。

什么灾难?

北宋发行了交子,南宋发行了会子,就连元朝和金国也都发行过相关的纸币宝钞,怎么到他这就成灾难了?

李世民那边则是沾了沾墨,准备好了纸,兴致勃勃的等着主播讲,自己好抄点作为失败经验案例参考。

李世民:嗯,到时候顺便再问一下主播,纸币对于经济的发展有好处吗?

季驰光:“我个人并不是学经济

的,所以对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看得并不透彻,在这里只简单给出两个失败原因,如果有想知道更深层次原因的,我今晚会把资料准备好,私信敲我拿就可以了。”

【珑夏:就算我不太了解这方面,我也知道每年流入市场的钞票数额肯定要有限度,要不然这贬值速度简直跟坐火箭似的。】

【小葡籽:然而大明宝钞呢?从它开始印发,就一直是火力全开,也就是古代的印刷速度跟不上,要不然大明宝钞早跟津币一样了。】

朱元璋:“???”

不是,这就是钱啊!有钱在眼前他不印,那他老朱怕不是个傻子吧!

朱元璋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大力印钞。

季驰光道:“我曾经看一个博主做过计算,说按照明朝的这个印钞速度,只需要七八年的时间就足够应付整个洪武末期的流通了。”

“而明朝洪武十七年,曾经短暂停止过一段时间的印钞,只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很快要重新开始印刷了。”

“钱如果多了,那钱就不是钱了,大明宝钞的情况也差不多。”

“宝钞的大范围流入,再加上永乐年间迁都和靖难之役对经济的沉重打击,宝钞后继无力,只能贬值。”

朱元璋的心猛的一沉。

贬值?

那百姓手里的钱就不是钱了?

那可怎么办才好?

季驰光:“而且,明朝中后期,因为对外贸易的增加,白银大量流入,原本不是主要产银国的中原之地也开始拥有大量白银,白银开始冲击宝钞的地位,宝钞的价值更是一落千丈。”

“无限量的印刷和发行,白银的流入,以及市场上□□的出现等诸多原因的叠加,最终毁灭了大明宝钞。”

“而最后,大明宝钞贬值到了什么地步?”

“宝钞发行之初,一贯宝钞折合一两白银。而到朱见深的成化年间,居然每钞千贯只值银四五钱,贬值了千百倍不止。”

【连翘:这些经济波折,苦的还是百姓(叹气)。虽然大明中央政府也承担了一部分经济损失,但是,主要的承受者还是百姓。】

朱元璋低头不语。

朱标拍着他爹的肩膀:“爹,您别难过,这世上总不可能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咱知道这大明宝钞行不通,咱们就少一条错路,等直播结束了,咱多问问主播,一定能给找出一条好路子的。”

朱元璋叹了口气,欣慰的抚着儿子的手:“标儿,还好有你。”

是啊,标儿提醒他了。

他一开始高兴的迎接主播的到来是为什么?

不就是因为这个人能够告诉他,他未来究竟犯了什么错,他的子孙后代未来究竟犯了什么错吗?

有主播在,他至少能够知道自己未来会出什么岔子,至少还有弥补的机会。

现在或许失意难堪些,但好歹比以后这些苦楚全让老百姓吃了好。

朱元璋振作起来:“也不知道主播接下来要说我什么。”

季驰光声音清脆:“再后面,就是一些明朝时期令我们诟病许久的陋习。”

“其实人殉也算是一个,只不过这个中途被取消了没有一直流传到后面,所以并没有归入现在所说的这一大类。”

“但是,接下来要说的这些,却是触目惊心极了,并没有直接的血腥暴力,但是实际上,却不比人殉好到哪里去。”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所谓的三寸金莲。”

“大家有去看过三寸金莲的真实的样子吗?”

“这个东西,没有达官贵人的追捧,是兴盛不起来的,但是我很好奇,那些吹捧它的人,真的见过那双脚真实的样子吗?”

本来以为自己要迎来什么政治风暴的朱元璋:“……?”

主播的话题转得太快,险些叫他闪了腰。

不过……三寸金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