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7 章 天幕:人中吕布,专捅兄弟

但是看了赵德昭的下场……

赵廷美感伤:连这么没野心的侄子都没能活下去,他难道还能有什么好下场吗?

……

天幕上,赵光义已经得知了这个不幸的消息。

他跌跌撞撞的跑到了赵德昭家中,抱着他的尸首,失声痛哭。

然后,赵光义下令,将赵德昭追封为中书令、魏王。

给了他极大的哀荣。

连赵德昭的几个孩子也各有恩赏。

……

这只是个开始。

赵德昭用自己的血,换来了家人的平安。

但他却护不住自己的弟弟和叔叔。

他去世后仅仅两年不到的时间,弟弟赵德芳无故病逝。

他是在睡梦中溘然长逝的。

三年后,赵廷美也下去找自己的一哥和两个侄儿了。

天幕上的赵廷美形销骨立,眼睛深深地凹陷了下去,哪里还有半点亲王的风采?

他看起来痛苦又悲愤,像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士人。

赵廷美望着开封的方向,突然大笑。

“赵光义,你这个畜生!”

我只恨自己没能早些看穿你的真面目!

不久,被流放的赵廷美忧悸成疾、郁结于心,去世。

与此同时,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这个曾经深受他父亲喜爱的孩子,因为叔叔的死,彻底陷入了疯狂。

因为疯病,他被废为庶人。

看到这里,赵家三兄弟皆陷入了沉默。

最后还是赵廷美打破了沉默:“人家吕布,专捅义父。”

他嘲讽的看着赵光义:“你这个吕布转世,专捅兄弟侄子——也挺厉害的啊。”

……

季驰光感慨:“要不怎么说赵光义毒呢?”

铁拳铁腕铁石心肠,敢说赵光义不够铁?

侄儿折了两个,兄弟折了两个,连儿子也折了一个。

绝命毒师,实至名归。

……

季驰光清清嗓子:“除了我们提到的那些问题,赵光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非常善于用自己外行的身份去指导内行。”

赵光义:“?”

季驰光脸上挂着迷之微笑:“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这家伙又干什么了吧。”

天幕上,皇帝赵光义冥思苦想许久,看起来颇为苦恼。

最后,他一拍桌子:“朕就知道,这些战争赢不了——一定是因为将领们的问题!”

所有人:“?”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所以这明显是个军事白痴的家伙到底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赵光义来回踱步,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心里有了主意:“朕要将从中御!”

什么意思?

很简单,赵光义把军权一分为三了。

枢密院可以调派军队,但是不能统辖管理。三衙掌管军队,但是不能调派人事。

最高军事指挥权,只掌握在皇帝本人手中。

换而言之,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落在枢密院、三衙和皇帝手上。

这样的权力运行方式也让一些皇帝眼前一亮。

“从某种意义上,这种方式确实是很不错……不用考虑臣子们拥兵自重的问题。”

嬴政思索。

但是问题也很大。

首先就是……

“皇帝不可能永远坐镇前线,那他怎么调兵遣将?”

而且,皇帝也未必会打仗啊!

这个问题问的好。

赵光义为大家做出了完美解答——他先是在战争爆发前研究好情况,然后制订策略,命人送到前线,再派监军负责管理。

完美!

赵光义美滋滋的去实行自己的计划了。

皇帝和将领们却沉默了。

不是……

你对自己的军事水平是不是没什么数?

人不能,至少不应该……

就你这个上了战场只能坐驴车跑路的水平……你来指导打仗?

勇气可嘉啊!

嬴政没忍住:“这宋朝这么久还没有亡国真是个奇迹。”

这段时间听下来他们也算大致有了个数。

除了他们大秦和三国这种特殊案例以外,两百年以下的王朝主播从来不讲。

这宋朝这么被折腾,居然也能撑几百年吗?

赵光义那份让人窒息的计划居然还就这么真的顺顺利利的实行下去了。

每次要出点意外的时候,总有这么几个忠心之士站出来,本着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的原则,自发灵活的解决了问题。

所以……居然还真没出什么大乱子?!

天幕上的赵光义可得意了。

他甚至还笑着对臣子说:“朕每出兵攻伐,意颇精密,将兵之人丁宁谕之,不听者多至败事。”

唉,朕每次用兵之前,都帮将领们打算好了,可惜还是有人不听,所以他们每次都失败了。

将领们:???

陛下,您还挺自信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