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上召见了童贯,因为当初童贯找来的那个辽人,也曾经透露过这方面的意思。

辽国的形势,只有童贯才是最为了解的。

皇上同他讨论了许久,童贯才出来。

众人看到了他出来之后,脸上眉飞色舞的,不禁问道:“童大人,皇上是什么个意思?”

“大势所趋,抗辽迫在眉睫!”

大宋的朝臣上下,对于辽国多少有一些心理阴影,对于大金印象又不十分深刻。

就怕凭靠着那个不知名崛起的女真政权,根本打不过大辽。所以争议的声音不在少数。

太子这个时候却洋洋洒洒的上书了数千字的奏章表明了此计可行的重要性。

倒不是因为太子赵桓,不了解大金的豺狼之性。

而是他明白他父皇心中已经有数,有些蠢蠢欲动。

其实都说大宋的皇帝怂,怂也是怂的,自从太宗皇帝开始攻辽不顺,到后来真宗有意去打辽国,结果决策失误又被打的如同丧家之犬。

以至于后来的每一个皇帝都对大辽产生了阴影。

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赠送了大辽之后,大宋就失去了天然屏障,也失去大部分天然牧场。

这导致大宋缺少战马,也缺少了关隘,抵御辽国的入侵。

每一个当皇帝,都有过雄心壮志,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念头。

但现实是,兵马不强,也缺信心。

打又打不过,又怕强行攻打,把祖宗江山社稷拱手相让,唯有苟且求和才是王道。

如今有了一个攻辽的好机会,眼下得到的诸多消息都是眼下的辽国,像是一盘散沙,他们被金国骚扰的不堪。

和金国合作,也许能够要回失去的燕云十六州。

这要是写在史书上,可是功德无量的一件大事儿。

徽宗当然也想做大事儿,所以他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金国和宋合作,倒也不是希望大宋出很大的力,只要时不时骚扰一下辽军,然后不在他们和大辽打的水深火热的时候偷袭就好了。

对于大宋而言,也不至于腹地去打,就是出点力气和金国左右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