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日本不缺银子,不但不缺,幕府的库房里还有许多,各家大名库房里也不少,豪门大户更是都发了霉。
这一方面是因为日本银矿很多,富矿也有几个,白银产量在东亚首屈一指。
所以几百年来,日本一直在用白银换大明的铜钱。这就造成了一个怪现象:大明市面流通的白银多来自日本,而日本市面流通的铜钱都来自大明。
由于大明人口急剧增多,社会财富急剧增多,而金银贵金属储量不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就造成大明不得不大量制作铜钱。
可是铜本身就应用广泛,制成铜钱并没有增值多少,许多急需铜盆铜镜的大户人家,开始把铜钱回炉做成器皿。
中国铜钱本来就不富裕,日本再雪上加霜兑换,大明就想限制铜钱出口。
可是大明银子也缺,铜钱不出口,怎么换回银子?
两难之下大明就想出个缺德主意:在铜钱里掺铁。
最开始还遮遮掩掩,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二十以内。到后来就放开手脚,低劣的铜钱甚至掺了一多半铁,这也坑了日本人一把。毕竟铁钱很难保存,流通几年就烂掉了。让日本流通铜币也紧张起来。这可真是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日本国内产出的白银过多,社会生产力并没有大幅进步,这就造成物贵银贱。银子丢在库房里除了发霉只有出口一条路。
可自耕自织的农业社会外贸哪那么容易做?虽然缺德的大明往铜钱里掺铁,日本也咬着牙认了。
如今开荒团打算在日本开银行,德川秀忠猜测李易也就是低进高出生息的意思。
正好日本人的银子在库房里发霉,放你银行里生息何乐而不为?
德川秀忠不认为李易能赚走日本人的钱。很简单,日本市面上缺货物不缺银子,没人会傻乎乎从银行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