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章黄河凌汛

大明开荒团 燕市酒徒 2034 字 2024-05-20

这是上游开化了啊!张源只觉得太阳穴胀痛。别人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作为陕县县令,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上游开化,这里还冻得结实。这很可能要发生凌汛啊,黄河要发大水了!

张源面对那一天天涨起的河冰,听着那河道下方,憋闷的水声,六神无主。

告急文书一日三道发了出去,请求疏散百姓的文书也不停的发向州府省府,可是都石沉大海。

现在正是大正月,安定祥和才是主旋律,你这唱反调,能得到什么回馈?州府省府也不是没有向朝廷告急,可是世间万事,没钱不行。你陕县的民众想疏散到哪里?你当朝廷里的人都是傻子吗?一旦黄河决口,淹的可不是你一个陕县,河南、山东,甚至河北都会波及。

这么多年,财政匮乏,没钱大规模清理黄河河道,只能小打小闹,修修补补。朝廷不是不知道,元朝怎么灭亡的?不就是清理黄河惹的祸?

元朝至正一年四月,朝廷强征民夫修治黄河决口。结果民工挖河时,发现有一独眼石人。当时有一歌谣流传于民间:“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一下得以应验。结果韩山童、刘福通就趁机起义,搞起了红巾军。当然最终还是便宜了朱元璋,借机上位。

财富畸形发展的大明终于开始尝到恶果。

大明的财富,都藏在官僚和商人中。大明的官几乎都经商,大明的商人有钱了,都要让家族子弟当官。这些人把持了朝政,财富高度集中,权利高度集中,朝廷根本没办法通过一个法案,向这些人收税,结果就造成了民进国退。当然,这个民,不是平民,是官僚富商阶层。也包括皇族。

现在强征百姓修河,这事以史为鉴,不能干。可是又没钱,只有干耗着,熬一天是一天。

正月二十二,黄河熬不住了。陕县淤塞的浮冰超过了河堤高度,开始漫堤。

张源让衙役通知百姓,各自逃命去。自己则跪在河堤上,泪流满面。

别人能走,他不能走。他如果逃了,他和他的家族都是替罪羊,很可能会被诛杀了九族。

听着浮冰下雷鸣般的河水声响,看着越长越高,已经高高的高出河道的浮冰,张源嚎啕大哭:“

老天爷,我张源何辜,陕县百姓何辜,河南百姓何辜,你要降下这天罚?老天爷,你不开眼啊!”

高高在上的河冰轰然倒塌下来,淹没了这嚎哭,淹没了这陕县县令。

巨大的压力冲毁了堤坝,陕县成了1619年黄河大凌汛第一个殉葬品。

多日的积蓄,让滔滔河水携带着浮冰,有了一往无前的气势。犹如脱缰的野马,奔驰在辽阔的河南境内。

到了25日,河南十三县陆续决口,水灾很快蔓延到河北和山东。

河南是中原腹地,人口一直是中国最多的大省,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省。

因为生计艰难,铤而走险的人比比皆是。无论河南河北,这黄河流域都民风剽悍,嵩山少林寺武僧之所以出名,也是源于这尚武的民风。

山西民间尚武,那是因为边关重镇,每有大

战,百姓需要自保。河南河北尚武,是一有天灾,便盗贼横行,百姓也不得不奋起自保。

这些年,河南河北本就因为干旱和蝗灾,庄稼歉收,灾民遍地。这回总算来水了,却是黄河发的大水。这黄河一泛滥,又造就几百万无家可归的灾民。

这个年代,房子都是土屋,就算农村小地主,能盖起外层砖,里面土这样一面硬的房子,就已经很不错了。大水一蔓延,根本不需要水涨多高,只要泡了墙根,房子就必然坍塌。

和后世地基用水泥,房子也用砖混,水泥一抹到顶不能比。那样房子,大水过后,几乎都屹立不倒。当然,城市内涝,水淹没了一层楼,也没人担心楼会被泡倒。可这个时代的房子不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