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有些紧张的看着皇帝,老四家这丫头胆子有些过于大了,怎可在圣上面前称赞明朝的皇帝。
“不错!他的子孙们若有他三分胆识气魄,满人想要一统天下怕是要难上许多,明成祖之功绩可用‘远迈汉唐’四字概括。”
原来皇玛法很喜欢永乐大帝嘛!
“皇玛法赶快下来吧!”
“好,你翻翻在哪一页,皇玛法叫御膳房的人去照着方子做。”
小姑娘翻找了好一会儿,终于是找见了。
“在这儿,梅花汤饼的法子在这儿呢。”
“好,皇玛法看看。用白梅一钱,檀香末......倒真是个雅致的吃法儿,李德全把这方子拿给御膳房,照着去做。”
“是,奴才这就去。”这御膳房的太监怕是要头疼了,平日里呈给万岁爷的菜,那都是做了千儿八百回的,今儿必须一回就成。
“公公,我还要磨好的杏仁粉、鲜牛乳、葡萄干、桂花......”
”好嘞,奴才这就叫人去取。”这小格格是唤起人来真是不见外。
“谢了。”额娘说皇上身边的公公也都是难缠的,不要招惹,因为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
“奴才不敢当。”这小格格可是像足了雍亲王,骨子里有种冷傲,可也给人几分颜面,也算是好主子。
“小丫头坐下,陪皇玛法说说话儿。”这孩子像是读过些书。
“是。”
“在家都喜欢做些什么?”
“嗯,喜欢陪弟弟玩儿、看书、练字。”还喜欢出去逛街。
“不错,是个好孩子。德妃,朕记得年前老四府里添了个阿哥?”
“万岁爷记得不错,去年十月初八老四得了个小阿哥,和这孩子一样,都是年氏所出。”
“那年氏是个好的,看起来就是知书达理,孩子也教养的好。”
“谢谢玛法夸我额娘。”
“真是个机灵的小丫头,德妃你说是不是?”
“是,她陪我这几天,真是觉得热闹不少。”
两个小姑娘都是第一次到这乾清宫,拘谨之余又都难免有些好奇。
“‘龙尾之质,凤池之凹。端井妙东,昆吾宝刀......’皇玛法,这是董其昌的真迹吗?”
“你还识得董其昌的字?”
“嗯,孙女在家时临过董其昌的字。”
“这并非真迹,是皇玛法闲暇时临摹的。”
“皇玛法好厉害呀!”
“哈哈哈,你也去写几个字叫皇玛法看看。”
“好。”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怎么想写这句?”
“没什么,只是皇玛法赏赐给阿玛的圆明园里,有一处被阿玛起名为深柳读书堂,就是出自这句诗。”
“原是这样,有机会皇玛法过去看看。”
“好,欢迎皇玛法去!”
“你这字颇有老四的风范,是他亲自教你的?”
老四?阿玛好像是排行第四来着。
“是,宁儿的字是阿玛亲自教的。”额娘也说阿玛的字好呢。
“你阿玛的字学的是赵孟頫和董其昌,他年轻时候脾气算不得好,皇玛法就叫他去练字,没多久你一众叔伯里,数他的字最好。雍容大气、文雅遒劲、用墨酣畅,能静下心来教导你,说明他稳重了不少。”
“我阿玛当然很好!”
“你也是个好孩子。”
“谢谢皇玛法,皇玛法也很好,和宁儿想象中的祖父一样!”
“哈哈哈,喜欢皇玛法,以后就叫你阿玛带你常来。”
“好!”
寒冬的肃杀还未完全消散,殿外又起了大风,殿内却是难得的欢声笑语。
喝了杏仁茶,吃了梅花汤饼,一派其乐融融。待的时辰也不算短了,德妃正打算带着孩子们告退,就见李德全进来道是雍亲王来了。
小姑娘一听眼睛马上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