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也一本正经地点点头。
严瞳进屋时他们已经数好了。
“阿兄,今日卖了多少钱?”严瞳问。
“一共四十文。”
严瞳倒吸一口气,三十文,要知道一个劳壮力去做小工一个月才一百文,而他们一天就有三十文,这简直是要脱贫致富的节奏啊。
更何况除了这三十文钱,还有一些人用粟米或者豆子,鸡蛋等等粮食换。拉回来的东西比先前去的时候的东西还要多。
去掉买面粉和鸡蛋的钱,也还有不少。严瞳决定改善一下伙食。
“阿兄,我们明天再多做一些,再买一些粟米和鸡蛋回来吃补补。”有了钱,就该花,更何况家里一穷二白,几个小萝卜头养得跟非洲难民一样,小孩子就应该多补补营养。不然将来长成小矮子,她找谁哭去。
“嗯。辛苦你了。是阿兄没本事。”
大郎面露愧色,本来应该是他这个兄长的责任,却没养好弟妹。
“无事,我们的日子会更好的,阿兄。”严瞳坚定道,顺便掏出买来的米糕。
这米糕叫稻饼,也叫白茧糖,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可。
因为好吃,又带有甜味,因此颇为流行。当然也特别贵,从前在严家,记忆中只买了一次,那还是因为是傻阿父的生辰,严老头疼他,偷偷买的。
米糕的出现,瞬间转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大家都专心享受这难得的美食。
“阿姊,真好吃。”三郎夸道。
“好吃就多吃点,”严瞳专心照顾阿父,因为他吃的太快了,怕他噎着。
“对了阿兄,我准备种些菜吃。”严瞳道。
严家刚分家没有种菜,只能吃去年冬天留下的咸菜,但那玩意儿味道实在不敢恭维,严瞳早就想自己种菜吃了。
“种菜?”
“二娘不知,村子里的土地都种不了菜,就算种了,也不能收获多少。”大郎道
“啊?”严瞳傻眼,仔细想想,好像真的没见过哪家有菜园,就连村子的小路都没见过大丛的杂草野花,能见到的都是稀稀疏疏的。唯有出了严家村,临近山的附近,才见绿色。
“二娘若想吃鲜菜,明日阿兄就去大山采集。”
“不用的,阿兄。”
说来也奇怪,严家村所在的徐州临安郡处于江南,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晋书·食货志》载:“太兴元年诏曰:‘徐、扬二州土宜三麦,可督令熯地,投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予以周济,所益甚大。……’其后频年麦虽有旱蝗,而为益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