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黄涛说自己是穷人,张晓燕笑着问:“穷哥,我手里还有一批鸡蛋你要么?”
听着张晓燕叫自己穷哥,黄涛尴尬了,刚还说自己是穷人,马上就被眼前的妹子打脸了,感觉脸好疼。
黄涛心里正纠结,这送上来的钱是要还是不要?可自己都说穷了,在要鸡蛋不就打脸了。
咬了咬牙,“妹子,你去把粮食弄过来,鸡蛋你能拿多少拿多少,我去借一点钱。”
看着黄涛走远,张晓燕走出巷子,在路上转悠了一下。想着找个板车把粮食装上去,不然就自己一个人也拿不了那么多粮食,别人会怀疑的。
张晓燕在粮店租借了一辆板车,给了一块钱的租费,里面的店员一开始不肯借的,还说张晓燕是乡巴佬,张晓燕一说给一块钱的租费,店员马上就同意借了。
低头看了看时间,张晓燕推着板车走进之前的巷子,用几个麻袋把粮食装了起来,二千多斤粮食在车上码起来也是好高。
黄涛这时也走了进来,看着那么多麻袋脸上都是笑容。看着张晓燕说:“妹子来得挺快,我验一下货在给你钱。”
张晓燕点了点头,指着货,示意黄涛过去检查。
黄涛走过去打开了一袋袋面粉和大米,看着质量很好,手都是抖的。把袋子提了起来估摸着一袋大概多少斤,数了数刚好十袋,那一袋就是二百斤了。
“妹子,不是说还有鸡蛋吗?怎么没有看见?”
张晓燕手指了指墙角,黄稻顺着张晓燕手指就看见地下三个大框。
看着黄稻蹲在地上数鸡蛋,手里拿着鸡蛋还时不时对着天看一下,张晓燕嘴角抽了抽,难道她还能卖臭鸡蛋给他?
一会就见黄稻走过来,张晓燕问,“黄哥,怎么样?货是否还行?”
“哈哈哈,妹子,哥第一次遇见那么好的货,不错不错,下次要是在有这样的好货就联系哥。”
细粮共一千五百斤,二块八一斤那就是4200块钱。粗粮500斤一块五就是750块。
“鸡蛋也是按二块八一斤么”?
张晓燕看着黄稻问自己,想了想,二块八就二块八吧!自己也赚了。
看着张晓燕点头黄涛兴奋了,一斤鸡蛋大概有七到八个。那1200个鸡蛋就是150斤,那就是420块钱。
黄稻拿出5370块钱递给张晓燕,“妹子,你数一下钱,我把板车上的东西卸下来。”
张晓燕把钱数好的时候黄涛也把粮食都卸下来了,看着张晓燕推着板车就走黄涛忙说:“妹子,下次有货还可以来这附近找我啊!不会让你吃亏的。”
“哦,我还以为你没上过学,看你一直盯着学校看。”
张晓燕有点生气,“同志,你看我穷是不是就没上过学?穷不能上学了?我还上过初中呢!”
陌生男人听了这话忙开口,“妹子,你误会了,刚开始我只是好奇问一下你。
“我并没有瞧不起穷人就不能上学。”
我看快过年了,你背篓里都是满满的东西,我想冒昧的问一下你是不是卖粮食的?”
“你凭什么说我是卖粮食的?投机倒把抓住可是要被批斗的,你安的什么心?”
“随便在路上看着个背背篓的就认定他(她)是投机倒把的?”
“哎吆,你真误会了,我是二手贩子,这不是看见你像所以我问一下。”
“做我们这行的都有眼力劲,我就是问一下,不要激动”。
张晓燕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陌生男子,心想他说的估计是真的,掌心有老茧不像是红wei兵。
张晓燕看着眼前的男子,不怪自己想太多,实在是前车之鉴得例子有很多让人不得不提防。
文革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同志式的友好关系,人们彼此互助,大家都很很淳朴。
但是如果存在不正常的男女关系,人们的舆论会让你无地自容,组织上也会严厉批判你。
组织就像家长无处不在,你困难组会管你,你不听话时组织会揍你。
文革发生后,刚开始是人整人,人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后来大家都防着别人,怕被人打小报告。七十年代之后,人与人的关系不是那么友好了。
“哦,你想要什么粮食?”
黄涛看着她没想到她还真是卖粮食的,还问自己要那一种,心里暗想莫不是她有很多粮食?
“我叫黄涛,你叫我黄哥就好,老叫同志听着怪生疏的。”
“这不好吧?”张晓燕拒绝,“我们第一次见面,没那么熟。”
听着他拒绝自己,黄涛心想这姑娘太不会顺杆子往上爬了。
“没事,你不是还卖粮食吗?一回生二回熟,以后我常来买你粮食不就熟了。”
看着学校旁边有一个巷子,张晓燕走了进去,转头冲后面的黄涛勾了勾手指。
黄涛跟着进去就听见张晓燕说:“既然黄哥都这么说了,那我在拒绝就是不识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