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觉远的心结

不良帝后 水上尘 2600 字 2024-05-18

他这样的状态,和这句话说出,李少瑾的心敞亮了一半。

一个偏执的人,大多是有一段解不开的愁绪,放不下的人和事,他有心结。

觉远的言行举止,就印证了这句话。

李昭在初次见到觉远之后,就让小鹦鹉去调查觉远。

真的被小鹦鹉挖到了一段陈年往事。

觉远是圣人故乡生人,姓邱名强,生在一个小村子里。

父亲早亡,上面有一个寡妇母亲和四个姐姐。

他是家里最小的,还是男孩,姐姐和母亲都宠爱的不行。

他家境在当地也不算很差,姐姐们早早出嫁,彩礼的钱他母亲都给他存着,等着娶妻之用。

觉远在十六岁的时候,喜欢上村子里的一个姑娘。

那姑娘据说长得很不错,但是因为姑娘的母亲和觉远的母亲年轻的时候因为一快地打过仗,所以觉远的母亲就不同意。

觉远的母亲说“想结婚行,但是她不会出一分钱彩礼。”

当地的风俗都要出彩礼的,如果不出,那不是看不起女方。

女子家里就不同意这门婚事,然后就告吹了。

刚分手的时候,觉远还没怎么样,然后突然这个女子订婚了,要嫁给别人,觉远就开始缠着这个女子,不让她订婚。

但是女子的父母不喜欢觉远了,后来觉远说服了自己的母亲,肯拿彩礼,可是女子还是嫁给了别人。

自此后觉远离开家乡,出家为僧。

不过这是当地人传言的事情,真相往往会出人意料。

李昭对于真相不感兴趣,她就想知道,觉远是不是因为这件事变成现在这样的,要想攻克他,要从那个地方入手。

宫里,薛立斋给杨厚照吃了保险子,但是这是一时保命的东西,对于头部出血,他起不到作用。

接下来还是要用三七止血。

但是用了三七,血能止住,里面的血水很难短时间吸收,时间稍微长一点,就会凝固,成为淤血,只要有一点淤血除不干净,随便压迫了哪里,这个皇上,就算不死,也不是原来的皇上了。

觉远诧异的看向李昭:“换一个?”

李昭道:“是啊,换一个吧,第一个条件本宫不能对不起皇上,所以无法完场,第二个,本朝历来都没有天师国师,怎么能树立这种榜样?”

“所以大师您难道没有别的需求?金银珠宝,宅院古玩,只要是世上有的,您想要什么本宫都会找给你。”

觉远怒道;“别的老衲什么都不要,怎么就没有天师国事?”

“太祖开国之初在,重用刘瞎子,难道这不是天师国事?”

李昭道:“那毕竟是谣传,太祖开国之初,真正立下汗马功劳的是各位国公将军,刘伯温,不过是个文人,不信您去打听打听,到底是常玉春付友德的功劳大,还是刘伯温的功劳大?”

“那是谣传,从封赏就可以看出来。”

别人都是公爵,刘伯温是伯爵。

觉远愣了下,随后道:“皇后娘娘知道的还不少。”

又问道:“那太宗皇帝呢?靖难起家,靠的不是黑衣宰相?和尚也能封国公,位极人臣,老衲为什么不行,老衲的本领,要比黑衣宰相高得多吧,娘娘你是见过的。”

黑衣宰相姚广孝。

就是他撺掇太宗靖难的。

相传起兵那天,来了一股黑风,把太宗的帽子吹掉了,所有人都认为不吉利,就连太宗自己,都觉得这是上天给他的什么指示,帽子,不就是头?

掉了帽子,起兵要掉脑袋。

但是姚广孝就力排众议,说太宗掉的是亲王的帽子,因为要换更大的帽子了,所以这是上天的指示,让他起兵。

当然,靖难是实打实的打仗,太宗身先士卒,他只是用了封地的那一点兵力,要平推到南京,想想那种难度,也是遇到十分多的挫折,九死一生。

曾几度想要放弃,但是都是姚广孝在给他打气。

在最颓败的时候,太宗准备束手就擒,但是姚广孝揪着太宗的衣领骂他,你就这么放弃了吗?你准备像你的兄弟一样,被谋杀灭种吗?

前进也是死,后退也是死。

最后太宗被激发了斗志,一举夺下南京。

而且姚广孝非常聪明,当然也出了许多计策。

可以说,姚广孝确实是太宗的贵人。

在太宗登基之后,姚广孝被封为一等国公,太子太保……所有好的官衔和荣誉,太宗恨不得都给姚广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