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八十六章 忆往昔

不良帝后 水上尘 2426 字 2024-05-18

不能就这么输了,王太后告诉自己。

李昭现在正是孕期的关键时刻,不能侍寝,王太后琢磨着,自己的儿子,怎么也挺不住三个月吧。

这个时候是正好纳妃的时候。

王太后尴尬过后拉着杨厚照的手,微微一笑道:“一晃的功夫,皇儿就长这么大了,母后到现在还记得,皇儿小时候的淘气样子,在清宁宫里到处捉迷藏,非让宫女太监找,给宫里翻了个底朝上,最后皇儿自己去乾清宫陪你父皇吃饭去了,也没跟人说,宫女太监找了一晚上没敢回来,都以为皇儿丢了。”

杨厚照道:“可不是,因为弄乱了母后的宫殿,母后不让儿臣玩。”

“还把儿臣的虎头鞋小老虎给撕掉了。”

王太后:“……”

“皇儿,咱们再说点别的,你去西北的时候,母后吃不好睡不着,就是担心你,你就是母后的命根子。”

杨厚照笑道:“这个儿子相信,母后心里确实是担心朕的。”

“行动上也关心你啊。”

王太后来了精神,道:“皇后,皇后现在不能侍寝了,母后就担心你没人伺候,不然母后帮你挑几个好生养的年轻女孩子吧,这男人怎么能空那么久呢,皇后再做月子,那不是三四个月就能好的事。”

杨厚照就知道他母后三句话不离老本行。

所以他才不跟着往上提。

但是太后到底说出来了。

杨厚照想发脾气,想了想,算了,说不通。

他道:“母后,这话您跟朕说了就说了,不要去跟皇后说,皇后要生了,不要刺激她,不然生了小皇子不让他叫你奶奶。”

王太后瞪大了眼睛。

杨厚照得意一笑:“朕可是要当爹的人了,母后,朕可没吓唬您哦,如果是皇子,您总干涉不到吧,到时候朕说到做到。”

皇子的教养,都是男人来。

如果是公主,王太后也不稀罕。

所以这一招真是抓住软肋了。

王太后眯起了眼睛:“白亿往昔了,一点情分都不顾。”

乾清宫的书房,杨厚照脸色十分不好看。

他问道:“大人反对,先说出你的理由来,至于什么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这种话就别说了,朕不想听,朕觉得,朕的子民越聪明,国家才会越富强。”

“所以就应该多读书,男女都应该读书。”

李昭跟杨厚照研究了很多改革内容,但是一想到人口素质,就有种无力回天的感觉,大家都不识字,又被儒家思想影响上千年,你想干什么,都非常困难。

所以杨厚照打算在各地建书院,让适龄人口读书。

内阁的人当然非常反对。

尤其是杨廷和。

杨廷和突然跪下来,道;“皇上,并不是臣不体恤百姓,不知道读书的好处,实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今大家都读不起书,能读得起书的人家,是要富裕的,所以就有许多百姓因为不能读书,所以从事其他行业。”

“但是一旦大家都读书,都来当官,都来科举,那地谁种,工匠谁当?读书人也没有干体力活的啊。”

杨厚照道:“就因为他们要变懒了,就不允许别人进步了?”

“而且这样充分说明,死读书会害死人,谁说朕让他们读书就是让他们做官了?”

“对了,朕跟你们说的,翰林院的人分配的考试项目,你们的出完题目了吗?如果他们不懂,今年六部一个人也不要。”

“往后科举考试就这么改,不然工部的人没有一个是会盖房子的,那朕要他们就是手叉腰去贪墨啊?”

翰林院没几年都要有人分配官职,往年就看翰林院的考核或者家庭背景。

今年多了一道门槛,像是工部,要出建筑题目,答不上工部不要。

刑部会有刑法条目和案例考试,考不过,刑部不要。

吏部考识人和贪墨。

兵部是最厉害的,要考兵法和忠君之道,过不了,就从军队由兵部自己提拔人才。

因为兵部制度已经改了,大有文官不学习,就要被抛弃的架势。

当然,这些都是皇上的旨意。

杨廷和为难的看着皇上;“学子们寒窗苦读,等的就是这一朝,早也没让他们学,现在学,也来不及啊。”

杨厚照摇头道:“来得及,只要有心的,都来得及。”

“也让那些想当官想发财的人知道,朕的大臣们,不是光会背书就行的,不然培养出来的都是一群贪官污吏,除了孔孟之道什么都不懂。”

“哦,他们也不懂孟子,说懂孟子都是抬举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