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咱们只要抛出去消息,想想所有宗亲都会跃跃欲试,都是太祖的后人,分什么远近呢?咱们什么都不用说,他们自己就会开始选拔了。”
要想脱颖而出,当然要击败对手才行,然后宗室会相互“残杀”,他俩只要看谁赢了就行。
李昭又看了申懿王和庄王的资料,申懿王因为年轻,自己暂时有两个儿子,都是王妃所生,庄王今年五十八岁,他有五个儿子,他的儿子们都和杨厚照同辈,那么就得从他孙子中挑出人选,孙子……那就多了。
而申懿王正是意气奋发的年纪,李昭查过,也有野心,就是没有机会,他应该不会错过这场逐鹿。
庄王这个则是心狠手辣的主,放渠淹没农田,让农民无家可归,最后他圈地,不然他也不会这么富裕了,反正他祖宗没他这么“能干”,如此贪婪不择手段的人,应该不会对皇位没兴趣的。
反正鱼饵下去了,上不上钩得看鱼的了。
李昭将资料合上,在杨厚照脸上点了点:“我们万岁爷越来越聪明了,愿者上钩,就这么办。”
杨厚照看着李昭充满爱慕的小脸,抓着她的手道:“就是委屈你了,本来生不生孩子是咱们俩的事,现在把你推倒风口浪尖,这回全天下都要关注你了。”
本来全天下也都关注,不过是以前不说而已。
李昭道:“万岁爷不觉得委屈臣妾就不委屈。”比起皇后,人家当皇帝的无子更受人诟病。
提到孩子,李昭接着道:“对了,那些瞧病的人中,万岁爷觉得哪个看的好?”
对于这些藩王的了解,杨厚照比李昭知道的多,杨厚照道:“这些都是朕的叔父辈,如果真的需要抱养,也只能养他们的孙子。”
礼法上不能越界。
李昭只认得这里的一个人,就是兴献王杨厚熜,因为老兴献王已经死了,现在他是王爷,历史上杨厚照死的时候没有过继任何孩子,兄死弟及,所以杨廷和挑选的继承人是杨厚熜。
为什么会挑选杨厚熜,因为本朝的文官和唐汉时期不同,他们就是彻彻底底的文官,参政议政可以,根本不可能谋反——历代谋反的人,得有兵,光有兵还不行,还要威望,功高震主那种,为民族和百姓立过大功,也就是必须打过仗。
文官信封孔孟之道,谋反首先名声就坏了,是没人会拥护的,杨廷和那些谋反之心,但是必须大权独揽,所以不能挑选小孩子,但是大人都不好控制。
杨厚熜的封地很小,又是农村,杨廷和以为他没什么见识,所以就选他了。
没想到,如果说杨厚照只是不听话,那么杨厚熜是十分精明的不听话,杨廷和看错了人,下场很惨。
不过虽然是杨厚熜最后继承了杨厚照的皇位,但是说起来,那已经不是杨厚照的皇位了,因为杨厚照已经死了嘛,也不是人家杨厚熜抢来的,夺来的,是名正言顺正儿八经的继承,李昭对杨厚熜倒是没什么恨意。
就是讨厌这小子修道,人一旦有爱好,就有弱点,杨厚熜修道要钱的,要盖塔,祭祀,炼丹,养道士……
看似要不多少钱,但是架不住人多,人多的时候你贪一点,我贪一点,大家都来分羹,杨厚熜可能自己觉得没花多少钱,但是打着为了给他花钱的旗号,养了一大批贪官,根子上烂了。
再说风气,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有人看到了皇上的这个爱好,就拼命想办法讨好皇上,大臣们投其所好,就出了一批谄媚之人,这是总的来说,杨厚熜的缺点。
但不能一棒子打死人,其实杨厚熜也有他的优点,他聪明,远离宦官,重用文官治国,张居正海瑞等人都是他手下的大臣,是他死了才留给了他儿子,他儿子留给了孙子,所以对于国家大事上,杨厚熜并没有耽误,平西抗倭,也是有功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