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交易法

不良帝后 水上尘 2419 字 2024-05-18

剩下八局就更不用说了,基本都是手工业的从事者。

但是也只是几个零头的太监得利多,下面小太监都非常辛苦。

而再领头的太监,这已经不是唐汉了,皇权十分集中,也都是皇帝养的奴才,这给改革提供了土壤。

所以李昭在之前就想过,这次改革涉及的人多,地位比税改涉及的那些人地位高,但是其实都不是可以颠覆王朝的根基人员。

改他们更容易。

一定要改,不用害怕的改。

李昭让秦姑姑把她起草的交易法案拿过来。

之前在宫里她看了刑部的那些法规,涉及到经济法的非常少。

所以她就凭着自己的经验写了,她不是法学厉害人物,她只是研究社会现象的人,所以肯定很多漏洞。

秦姑姑拿来后她让李杨二人看,然后道:“拍板敲定的决策权还在几位老爷手里,我这个,刑部可以当作参考。”

李杨二人随手翻了翻,见有的条规把户部也都参与进来,加上御史给事中属于监管实行的部门,做到了有冤有地伸,朝廷必须管,如果处理不公,还有御史监督督察院审核,相当于杀人放火的罪行来办案了。

这也太重视了。

二人惊讶的还不止于此,以前他们只知道皇后奸诈主意多。

但是一个女人,能懂得司法的事,这一件超出了聪明女人的范畴之外,这比有些男人都精明务实啊。

二人看完竟一时间说不出来话。

李昭是个喜欢掌控局面的人,制度实行的好坏在于人。

她道:“这方面缺少专业的人才,可是也不怕,税改的时候咱们都预料过,有些大户会因为支付不起工钱,裁掉很多下人。

现在正好,朝廷可以将这些读过书有学问最好是会算账的人返聘。

他们都是最底层摸爬滚打过来的人,又会经营,肯定一学就会。

然后二位也就不用担心他们成为流民了,这不是一举两得。

所以二位老爷没有异议,可以找人讨论了。”

商户地位很低,宫廷的税收从商户这里来,而不是国库,收税都是宫里的太监在把持,所以文官系统懒得管也不好管。

商人不像是农民和军户之类,商人重利的属性决定了,怕事听话,这也意味着特别好牺牲。

所以哪怕有的商户已经做到首富,朝廷说砍了也就砍了,但是朝廷对一个族长之类,却可得掂量掂量。

再一个就是没办法干涉,因为京城的条件决定了,达官贵人以权代法,都有这种那种通天的关系,欺压商户,要改革,这些人的利益就都给动了。

谁愿意没事得罪这么多人,还都是不可撼动的人。

这些道理李昭知道,两位辅臣都是精明无比的人,难道不知道?

所以是想要从她口中说出来改革的办法。

李昭笑过之后没什么埋怨,有些东西,她比别人更执着于做某些事,所以就应该承担过多。

毕竟有没有这些改革,别人的日子都照样过,只有她不行。

再看李阳二人,不见得会信她多少,但是不因为她是女子就轻视她,反过来亲自上门请教,这样敢打破常规的辅臣,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人才了。

她点着头,知无不言道:“也不是没有办法,是要看大家有没有这个决心而已,修改律法,将最终的交易仲裁权利交给司法部门,而不是锦衣卫东厂各部,大理寺和刑部还是要担当起来。”

也就是内侍可以是监管市场运作的人,收取税收等,但是如果交易出现问题,大理寺要管理,还要立法让大理寺管。

李阳东和杨廷和也有这方面的意图,但是他们没想过立法。

一旦立法,那就是大理寺有权管理内侍了。

而内侍是皇上的人。

李阳东道:“这样怕动静太大,两边本来就是个管个的。”

李昭道:“跟二位老爷说话就是累。

你们不明说,那我就明说吧。

不让大理寺监管内侍,所以就可以‘监守自盗’了。

我们应该明确一点,司法部门就是为了平衡人和人之间不公平的事,它是社会道德的最后一条底线,不应该把人情规矩习惯带到律法上面来。

我们还应该明确一点,大家各司其职都是为了食君俸禄忠君之事,怎么本职的任务做不好,反而还要找许多借口来为他们开脱呢?

宫廷将市监的权利交给内侍,不是为了让内侍作威作福的。

至于那些被这些贪官污吏保护着的王权贵族,朝廷也不是不准他们开店,好好经营一样可以赚钱,怎么还要顾及他们赚多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