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龙争虎斗——暗度陈仓(四)

不良帝后 水上尘 2394 字 2024-05-18

今晚王聘婷只是个跑龙套的,刘健和赵瑾才是主角,不过很荣幸的,她是导演。

这样想李昭呵呵笑起来。

秦姑姑:“……”

忽然间的傻笑,让她愣愣的看着自家娘娘,然后诚然道:“瘆的慌。”

她和秦姑姑关系挺好,有时候会开小玩笑,李昭抬手打了秦姑姑肩膀一拳,后看看天边黑漆的夜色,她勾唇一笑道:“时辰差不多了,看戏吧。”

虽是早上下的雨,但是细雨绵绵,把地面都浇透了,到了晚上,路旁的小沟里还透着隐隐的湿意。

杨宁从小酱坊胡同出发,坐着轿子,来到熟悉的小巷子里,轿帘外,一排笔直的白杨映入眼帘,杨宁敲了敲轿壁,轿子立停下来。

等轿子落稳了,杨宁下轿,他先看了看路旁的那排白杨,然后转了个身,白杨对面就是一个角门。

这是刘健家的后巷,后巷子后门。

杨宁迈着轻轻的步子到了后门,轻车熟路的敲了三下,不多时,一个带着瓜皮帽的小厮就出现在门后,见是他,忙行礼大开了门。

杨宁经常来刘健家,所以人和地方都熟悉了。

刘健家只是个二进的小宅子,他从后门进来,不用小厮带路,绕着两墙之间的夹道走,走了不一会,就到了前院。

前院正房三间,中间是厅房,东厢房是刘健的书房。

此时正厅没有声音,书房的窗口透出来红亮的烛光。

杨宁便进了书房的门,过了第一道门是玄关,左转又是一道门,没有真门挡住,是垂下的细竹帘子。

杨宁听见屋里有声音在谈话,咳嗽一声,然后掀了帘子进去。

他刚进屋,就听见有人道:“卑职见过杨大人。”

刘健的书房布置极其简单,因为地方不大,没有隔断屏风之类,西边和北边墙壁是书架,靠北书架前放着画案。

画案前是书案。

书案前后两把椅子。

再靠西边书架的地方是两套高几太师椅。

东边一个睡榻,再无其他了。

此时屋里所有椅子上都坐满了人,跟他打招呼的是太师椅上的两个阁老。

这两位说完,坐在书案对面的李阳东也叫了声杨大人。

杨宁拱手道:“你们都来了。”

说着向屋里走近。

刘健坐在书案后,李阳东对面,道:“不急,还有人没到。”

李阳东在这时站起来,给他让了个位置。

朝廷讲究论资排辈,杨宁资历比李阳东老,他已习以为常,道了声谢,就坐下去。

屋里还有几个人站着,是六部除了入阁人员以外的三位重臣。

内阁辅臣,本来是成祖忙不过来,设立的为自己分担政务的的小官职。

相当于秘书团体,最初只是有五六品的小官担当,后来内阁这个职务越来越重要,而那些小官员往往资历不够,压制不住高官,高官见小官权利更大,离皇上更紧,也多有不服,后来就慢慢演变成了由三品以上大员兼职这个职务。

如今刘健就是吏部尚书,李阳东兼顾户部,杨宁自己兼顾工部。

其他三个没入阁的重臣就是兵部尚书刘大夏,礼部尚书敬重,刑部尚书崔敬业。

李阳东跟着三位重臣一起,都站到刘健对面。

杨宁心里数了数,刘健给他送信的时候说来商量八虎的事,这是文官内部的会议,看级别都在五品以上,相当于早朝。

六部尚书都到了,还能有资格的,就是六部侍郎之中的人才了。

正想着,门帘就响了,一起进来六个人,为首的是礼部右侍郎焦芳。

他们这一进来,屋子里灯光一下子被挡住,显得更狭窄了。

刘健见人来之后道:“大家随便找地方吧。”

他家椅子不多,找地方也是站着。

杨宁看六人有两个在门口附近,四个到了李阳东身后,接着就没动了。

这下人都起了。

接下来刘健把大家扫视了一圈,果真道:“人到了齐了,有些事在朝上不好说,所以我把诸位都找来,咱们就这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