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明确的收益,却有重大的风险,这种研究,在人类世界是很难进行下去。
退一步讲,研究“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原本就很无稽:
人研究人工智能,归根结底,是为了获得人所欠缺的能力,譬如计算能力,分析能力,洞察能力,至于“自我意识”,盖亚表面的七十多亿样本难道还少么,正常人都具有的功能、属性,又有什么利用人工智能来再造一次轮子的必要呢。
思考就止步于此,至于说,研究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会对人类审视自身、探究自我意识之类的研究有多大帮助,方然就更意兴阑珊,他知道,自然科学的边界上,类似的问题简直数也数不清,别说自己,即便全体人类构成的文明,也没有将其逐一寻根问底的能力。
更不用说,这世界本身,竟已时日无多。
所以对aiasg,对日益渗透进人类社会的人工智能,他完全持实用主义的态度。
每一天在网络上忙碌,对“国际商用机器”的兼职工作,方然很上心,同时,也尽可能抽时间解析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动向。
他感兴趣的,不是人工智能纷繁芜杂的算法设计和体系架构,而是这些成果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
ai应用于现实,方然的切入点,并非自动驾驶、或者人脸识别之类细枝末节。
一个软件,即便依托超级计算机和庞大数据库,究竟怎样造出其他软件,这种事,很多it领域的行内人都啧啧称奇,甚或将信将疑,起初方然也不例外。
然后他逐渐弄明白,对aiasg,这系统的开发思路,大致就是像构建下棋的ai那样,通过大量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数据,来对初始状态的人工智能进行训练,进而模拟人类开发者的行为,仅此而已。
按这样的开发思路,本质上讲,aiasg不过是在模仿一个程序员。
程序员,在软件工程领域会有误解,行内人都知道软件并非程序员自己就能搞定,而需要不同职责的开发人员相互配合,经过从需求分析、到后期维护的若干个环节,但在这儿,方然所指代的就是“码农”,具体来讲,他刺探到的讯息显示,aiasg的训练样本,就采集自于独立开发小型程序的程序员。
作为一名合格的码农,独立开发小程序,是起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