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安生的性命,emily的性命,所有这一切,都将失去意义,化作虚无。
所以无论如何,也千万不能够失败,是这样吗。
可到底又要怎样才能成功呢,
哪怕只是暂时的。
……
西历1482年,对托马斯安生而言,是重要的年份。
不仅在于“恋人”的到来,让生活表面上走入正轨,多年来始终在研究fscim体系,从经手的若干“自产机”等项目中积累经验,方然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也得到了研发组大多数成员的认可。
和在aig组相比,不难发现,基础研发组的同僚们对前途普遍乐观。
即便如此,在住处囤积物资,甚至在郊外建造小型避难场所的家伙,也一点都不少,这种略显矛盾的心态,以托马斯安生的视角去看待,方然能理解,即便经过asa和自己的手动分析,组里潜伏有“同类”的概率很小,但普通人一样会贪生畏死。
未雨绸缪,一杯不时之需,其实是很理智的抉择。
但外界局势,从联邦、到整个世界,他自己却很难乐观得起来。
it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反映到经济运行的层面,表面上看,正如方然此前所分析、预测的那样,差不多十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到1482年末仍未有席卷而来的迹象,即便列强的大小城市情况越来越恶劣,逐步脱离城市而建立起来的生产体系,却几乎未受波及。
机器的需求持续旺盛,人的需求,却越来越萎靡,这已成为联邦经济的一种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