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意愿

永不下车 阳电 1157 字 2024-05-18

登陆的盖亚行星,远在三十八万公里之外,科技的惊人成就,令人不得不赞叹。

当然,二百亿的代价,也是如同梦幻一般的昂贵。

之所以投入天量的经费,而不计回报,敢于这样决策的联邦政府是获得了多数民众的支持,理想联盟威胁论唱的够响,国会老爷们才好顺势而为,纷纷慷国家之慨。

至于“阿波罗计划”中的研发成果,投入民用市场后创造的价值有多大,就是众说纷纭。

有人称一本万利,也有人称入不敷出,似乎就是一笔糊涂账。

但究竟合不合算,方然心知肚明。

自理想联盟解体以来,三十年过去,联邦再没有进行过一项战略级别的,不计代价的重大科技项目。

如果“阿波罗计划”的收益,远超投入,又怎可能后无来者,后继无人呢。

回顾冷战时代,大概,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热衷于科学研究,最不考虑投入与直接产出的科研黄金时代,但,随着理想联盟的解体,超级大国争霸的时代宣告结束,列强,乃至整个世界,就日益沉迷于吃尸体的轻松惬意,对耗资巨大,前景还不确定的基础科学研究,越来越兴致全无。

这种遭遇,一般的科研工作者,往往感慨人心不古,甚至对社会的浮躁与短视颇有微词。

然而换一个角度,从人类文明的种间竞争考量,选择支持应用研究、利用已有的基础科学成果来获得短期回报,却又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即便在冷战时代,联邦与理想联盟的宏大科技规划,也仅仅是出于一种“万世长存”的自信才维持着基础科学研究,为莫须有的未来积累些力所能及的铺垫工作。

相比之下,真正不计代价的科研重点,不论核计划,计算机技术,还是登卫星,完全建立在应用的导向上。

能用得上的短期成果,只争朝夕,才是双方的主要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