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〇六章 银甲大将

寒门状元 天子 3422 字 11个月前

“师兄!”

王陵之大喊一声,可惜此地距离土木堡城头足足有五六里,声音根本就传不到。

而此时王陵之前方城头上,沈溪即便用望远镜,也看不清杀过来的“银甲大将”是何人。

乌力查被生擒,鞑靼兵马群龙无首,大明骑兵、步兵与鞑靼人厮杀在一起。鞑靼人兵败如山倒,无心恋战,心中所想都是如何逃走。

王陵之收回目光,注意力放在了眼前之敌上,催动座驾,继续找鞑靼人砍杀,但凡他经过的地方,鞑靼骑兵人仰马翻,即便同时有三四骑迎战,也根本不是王陵之的对手。

“噢,噢,噢!”

士兵们见到如此威风凛凛的将领,都在猜测这是哪路神仙。

对于土木堡的明军来说,早就习惯将沈溪奉为神人,但沈溪的神奇只是表现在率兵运筹帷幄上,而这位明军骑兵大将,却是肉眼可见的神勇,所向披靡,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无敌气势。

每个大明官兵见到这样的将领,心中所想都是一点:“我几时也能跟这位将军一样!?”

“贼人,纳命来!”

王陵之终于有在战场上施展自己所长的机会,一时间精神百倍。以前大明边军都龟缩在城塞中,少有跟鞑靼人拼命的机会,每次他主动请战均被上司苛责。这次他终于抓着机会,跟随骑兵队伍往援京师,正好大发神威。

此时大明骑兵根本就不需要做别的,只需跟在王陵之身后,解决残兵败寇便可。

以王陵之为中心,形成一个完善的攻击防御体系,在鞑靼人看来,那根本就是死亡陷阱,谁碰上谁脑袋搬家,因为这位大将不喜欢做别的,就喜欢砍人脑袋。

横着砍,竖着砍,脑袋不是搬家就是开瓢,王陵之对那些负隅顽抗的鞑靼骑兵来说,无异于勾魂的牛头马面。

此时沈溪,正在用望远镜查看战场情况。双方距离虽然越来越近,但他依然没认出战场上表现神勇的银甲大将就是王陵之。

此时城上城下的大明官兵,看得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他们从未见识过如此神勇之人,在战场上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关键这个人不是鞑靼人,而是自己人。

张永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乐不可支:“沈大人,快瞧,那是咱大明的将军,真叫一个英勇啊!”

胡嵩跃大为艳羡,远处只能看到个模糊的影子,但凡这影子路过的地方,鞑靼人被杀得人仰马翻。

沈溪收起望远镜,一抬手:“大局已定,传本官令,全军出击,收拾战场!”

“杀啊!”

随着沈溪一声令下,在城里和城外堑壕中憋了差不多两个时辰的大明官兵,终于获得杀敌的资格,他们争先恐后往战场上冲去,俨然军功和犒赏唾手可得。

而沈溪所持大明日月旗,仍旧高高飘扬在土木堡城头,自开战以来,旗帜在土木堡城头升起便未倒下。

{}无弹窗

这一个多月来,为了烧水做饭以及取暖,土木堡周边林木被砍伐一空,再加上构筑战壕,城塞周围全都是裸露在外的土石,正可谓“面朝黄土背朝天”。

随着远处天际传来淡黄色尘沙风暴,奔腾的骑兵身影陆续出现,最后才看到大明日月旗。

城头上沈溪最先发觉远处的异常,张永、胡嵩跃等人就算瞪大眼珠看,也不清楚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沈大人,是鞑子援军吗?”

张永虽然年老,但眼睛贼好使,最先察觉到远处来的是骑兵队伍,他大声询问,生怕沈溪听不清楚。

胡嵩跃神色紧张:“沈大人,肯定是鞑子的援军,下令撤兵吧!”

沈溪一直在用望远镜观察来的这路骑兵的情况,并未马上做出判断。

城内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的明军官兵紧张起来,原本必胜的局面,但眼下随着这路兵马出现,已经变得不可预测。

但很快,沈溪已确定前来的兵马并非鞑靼骑兵,而是大明骑兵……除了大明的日月旗外,官兵身上的铠甲也全都是大明边军制式。

不出所料的话,应该是沈溪之前预估的刘大夏派出的援救京城的勤王骑兵,这也是被阻挡在宣府以西的刘大夏唯一能派出的兵种。

“是我们的援军!”

沈溪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援……援军?”

在场的人,听到这字眼,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

自从驻兵土木堡,援军这字眼说了无数次,所有士兵期盼已久,但一直到如今即将获胜,援军才真正抵达。

张永身体颤抖个不停,哆哆嗦嗦道:“沈……沈大人,您……确定没看错吧?”

胡嵩跃虽然看不清楚,但他对沈溪的话深信不疑,眉飞色舞地说:“肯定没错,沈大人之前不说了吗,刘尚书会派骑兵来援,这回一定是咱的援军来了。沈大人说过的话,从来就没失误过!”

张永老泪纵横:“终于,援军还是来了。不过,眼看这仗都快打赢了援军才来,真应了那句老话,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啊!”

城上城下的大明官兵都无比激动,之前守在堑壕里随时准备出击的明军争先恐后地通过木梯爬上地表,看大明自己的骑兵,争相传报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此时每个人心中都是身为大明人的自豪。

前方战场上,明军四个步兵方阵与鞑靼人纠缠在一起。

“杀啊!”

“杀……”

喊杀声惊天动地,大明骑兵好似洪流汹涌而来,将原本已经逃脱的鞑靼兵马一举卷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