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秦军数次交手,当然清楚双方攻防的特点,李由的城防从来都是弓箭手和盾兵组合。想要急切之间改变部队组成根本是不可能的,弓箭手的攻击和盾兵的防御相互配合,城防是没问题,野战可就难说了。
盾兵的短武器对于近身有补充,可以防止近身弓箭手的削弱,李由的军中一直是这两种力量为主,配合起来是非常娴熟的,然而他们的阵型却是受限的非常厉害。
项羽从来不相信,摆成好看的阵型能增加多少攻击实力,对阵比拼,从来都是以方形开始,和对手兵力应和而成,而所谓的其他阵法,都是由此基准改变的。
圆形无非是因为兵力过少,减少受到攻击的面而作的无奈之举,扇形包围便是对应的攻击。
如果中心的战力很高可以让中间快速激进,形成锋矢大阵,而称之为锋矢阵,只是因为这样进攻,抵达对面的时候,整个阵型就像一个箭矢的箭头,锋锐无比!但是缺点就是,这个箭头的位置将要承受战斗初期,两军蓄力所积累下来的力量!
而如果兵力远大于对手,可以让两侧迅速向前,形成雁形大阵,有效形成包围,构建威压的局面,从而压倒对手。所谓雁形就是因为此阵法结阵之后,就像雁飞南面一样,缺点显而易见,对方很容易从其中薄弱的一处突出,从而引起整个局面的崩盘。
双方兵力并不悬殊,雁形阵就不可能!项羽军的中间位置从来都是拥有很高战力,项羽从来都是将中间的阵列像珍宝一样珍重,所以项羽进军很少摆出攻击强烈的锋矢阵,这样中路的损失过大!
所以这次项羽进军采用的就是和平时一样的方阵平推!项羽摆阵是有,但是更多的是注重的是实战,根据实际情况在战前就协调好各军的进军速度,从而保证大军一起承受攻击面。
而项羽更重视的是阵列的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军士的配合,项羽军从来都是兵种齐全。
盾兵,以护盾为主,手持短剑,主要是充当前锋,应对弓箭手的大量齐射,近身后以盾为护,短剑伺机发难!不要以为他们是防御的兵种,项羽从来都是以攻为主的,每次攻城的死士从来都是有他们组成!他们带盾,并不意味着他们攻击力弱,伤人及命,从来不以武器长短为基准。
长剑兵,手里只有一把长剑,剑长一臂,有了虞子期的专门支持,现在中军更是每人都是量身打造,他们是项羽军团的中坚力量,攻击力向来出众。所选都是身形高大之人,每人更是有护甲贴身制作,持剑的手臂只有肩甲,护手,而另外的一只手,却是细铠连到手指之外,整个将胳膊包裹护卫,他们是攻击为主,但是防护项羽是一点也没有放松!项羽爱兵,这里便可见一斑!
再后面就是长枪和大戟构成的长枪兵,他们的武器重量非同可,身上无护无甲,巨大的长武器已是不容人能够近身。而项羽对于阵列,在这方面确是做足了功夫,项羽的队伍建制从来都是混搭的,各个兵种都有,每个队伍从来都是兵种齐全,所以他练兵更多的是训练他们的配合,要他们掌握攻防时候互相的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