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明示与暗示.

摄政大明 虫豸 2270 字 11个月前

在霍正源的房间之中,赵俊臣与霍正源客套了几句之后,就直奔正题。问道:“霍大学士,咱们三人这次奉旨查案,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虽然不需要咱们太过于劳神费心。但也不能轻视怠慢,否则陛下那边就不好交代了……然而,我看霍大学士对于查案的态度有些消极敷衍,却不知是何原因?”

赵俊臣的询问太过直接,没有丝毫的遮掩。虽然是一副开诚布公的模样,但还是让霍正源有些无法适应。

所以,霍正源并没有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只是沉吟片刻后,缓缓道:“赵大人误会了,并非是我敷衍了事,而是案情复杂、有些扑朔迷离,如今真相未明,我并不愿意轻易发表意见。”

赵俊臣却是毫不留情面,直接揭穿了霍正源的真实心思。笑吟吟的说道:“恐怕,对霍大学士而言,扑朔迷离的并不是案情,而是陛下的态度与心思吧?”

霍正源面色一变,有些接受不了赵俊臣的直接作风。

然而,不待霍正源反驳,赵俊臣又说道:“其实,古往今来,上位者派人到地方巡察、巡视,许多情况下并非是想要查明真相。而是为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真相’,然后再利用这些所谓‘真相’达成某些目的,至于这些所谓“真相”究竟是否完整,又是否准确。其实并没有多少人会在意……所以,陛下这次派我们来淮安府查案,我们首先应该考虑陛下他需要什么‘真相’,然后再根据陛下的需要来完成任务,霍大学士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赵俊臣的话语越来越直接、也越来越露骨,甚至到了“大不敬”的地步。

但也正因为如此。霍正源反而放心了许多,觉得赵俊臣并没不是在套自己的话,而是想要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所以,霍正源同样是直截了当,反问道:“然而,赵大人这般悠然自在,想必是已经猜到陛下的真实心意了?”

赵俊臣笑道:“前些日子在临清的时候,我陪着陛下微服私访,期间遇到了一位告御状的女子,名叫李佳敏,是前任淮安知府李欣的女儿……我看陛下的样子,似乎很喜欢这位女子,这次派咱们来复查李欣的贪污案,恐怕也是因为这个李佳敏的缘故。”

听到赵俊臣的这一番话,霍正源眼中精光一闪。

霍正源本就是足智多谋、老谋深算之辈,之前没有猜到德庆皇帝的真实心意,只是因为手中掌握的情报太少了,如今得到了有用的情报之后,也顿时就明白了德庆皇帝的真实心思。

“因为这个李佳敏的缘故,所以陛下要为李欣平反?……不对!李欣的贪污案是太子亲自审断的,若是为李欣平反了,难免会损及太子的声望……哦,是了,陛下是想要将李欣的罪名减免去一部分,然后再避重就轻,让李欣只受轻罚即可,这样即是让李欣避过了牢狱之灾,也不会让太子的声誉受损……”

听到霍正源的喃喃自语,赵俊臣抚掌笑道:“霍大学士果然睿智,竟是一点即透!”

明白了德庆皇帝的心思后,霍正源只觉得一身轻松——在此之前,霍正源因为不明白德庆皇帝的真实心意,对查案之事只能采取敷衍的态度,借此尽量撇清自己的责任——如今明白了德庆皇帝的真实心意,霍正源心中豁然开朗之余,也有了一个趁机讨好德庆皇帝的机会。

所以,赵俊臣这次算是送给了霍正源一个不大不小的人情。

不过,霍正源依旧想不明白——赵俊臣为何会突然间待自己这般友好?

“难不成,赵俊臣这是想要收买自己?”

终于,霍正源想到了这种可能性,但又觉得赵俊臣有些自不量力了。

毕竟,霍正源是朝中的大学士,地位尊贵,并不是任谁都可以收买的,而赵俊臣近段时间以来虽然权势渐长,心机手段也皆是不俗,但不过是一位户部尚书罢了,无论资格还是资历,皆不足以收买霍正源。

然而,就在霍正源打算试探赵俊臣的时候,赵俊臣却突然起身告辞了。

看着赵俊臣离去的背影,霍正源表情有些复杂,并且若有所思。

事实上,霍正源并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他的靠山黄有容此时正是一副焦头烂额的样子。

……

ps:虽然迟了一天,但还是祝读者绝版瓜子生日快乐!永远十八岁,越来越漂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