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天耕花生

花粥 我是Ank 866 字 2024-05-17

李依寅小时候也住这里,现在在城里跟父母在一起了,听他说他清明是要去他舅舅家里。他姐姐从外地回来了,去看看姐姐的小宝贝。(李依寅是华的大学同班同学,不过不在一个宿舍)

清明需要祭拜的老人没有初一那天的多,基本上是三代以内,因为那个位置要明确一些,坟头墓碑也在。再以前一点的就不好找了。

以前是插柳枝,不过现在换成了街上几块钱一根的替代品,点香蜡纸烛,嘴里有追念的话,最后再放一个小鞭炮。

午饭就是很简单的了,寒食的习俗。早一点的胡豆都能煮来吃了。相比城里的油腻快餐,口感要清爽很多。

饭厅客厅一体的旁边就是灶屋,一个碗柜,一只水缸,再就是大大的灶台了,墙边堆着一些干柴。灶台是很重要的。

一家人烧的饭香不香就从那里闻一闻。冬天就更是难舍了。一言两语说不出胃的归属。

华站在门外看着前面的田野土垄。饭桌上亲戚们在胡吹海侃,不过是一些身边不知有没有添油加醋的事情。最多的还是叙说最近刚种了什么,什么的种子已经买好了,这几天的天气怎么样……

也许真是在城里生活久了,土地的魅力越发灿烂。这就很容易感同身受那些思乡的台湾人的心情,他们写的东西也容易理解一些了。

就是再决绝的浪子,也会有一天突然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应该是别人说的。

因为下了雨的缘故,就是穿了外套,也能感受到空气中传来的清爽。田里的水面高了一些,田边的堤口不断有水从上往下灌溉。

已经很少人用都不记得名字的用竹块编织的空心锥形物堵在堤口接上边鱼塘流出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