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骂一句,徐若瑾开始动起了脑筋。
这件事无论如何都不能被严弘文拿捏住……其实严弘文对她并未做过什么极恶的事,可徐若瑾发自内心的想要与他划清距离。
特别是当他那一双贼眼瞄上了梁家的孩子,她心底有一种莫名的抗拒,格外强烈。
她无法分辨到底是理智判定,还是心底那一层朦胧的血缘关系的抵制。
但她知道,严弘文若得到了梁辉的孩子,无论他怎样做,对梁家都是致命的打击!
梁家出征,迫在眉睫;
梁家起复,就在战胜的那一刻;
可若梁家的长房长子落在他人手中,那战胜又有何用?起复又有何用?
那是最大的威胁,天大的威胁!
看到她这般用心的去想法子,梁霄没有去打断她的思绪。
她越是深思越觉得害怕,而他却格外轻松的看着她。
他喜欢看她思考时的古灵精怪,也喜欢看她咬着红润的嘴唇去想些坏点子用在坏人身上。
他不知如何评价自己的审美,终归就是她,无论她在做什么,他看在眼中都格外舒服。
“用我帮忙吗?”徐若瑾有心帮他分担。
梁霄摇摇头,“严家不止一个人。”
梁霄看着她,“严景松也到了,或许,他的目的在你这里。”
徐若瑾心里一沉,却不甘于退让,“无论他是谁,我都毫不畏惧,因为我是梁家的人。”
梁霄把她揽入怀中,“既然是梁家的人,那就听我的安排,后日好生的陪伴母亲,其余的事都由我来做。”
“梁霄……”
“放心。”
梁霄轻吻她的额头,“一切有我。”
徐若瑾不知梁霄对那一箱礼是如何处理的,梁霄回到“若霄轩”也没有说。
二人就似寻常那般嬉闹几句吃了饭,徐若瑾便拽着梁霄去泡酒浴。
而曹嬷嬷则听着来人按照梁霄的吩咐,表述着这一箱礼的来历:
“那位严公子特意送一箱京都带来的点心果子还有把玩的物件,四奶奶不肯收,四爷便吩咐奴才送来孝敬您,您照料三小姐多日,着实辛苦,还望嬷嬷笑纳。”
来人乃是忠叔身边跑腿儿的杨正,论起亲来,还是顺哥儿的表舅父。
曹嬷嬷仍似寻常那般平淡,走到箱子跟前打开看了下,“四爷这番美意,我便不好拒绝了,瑞发祥的点心京都格外有名,西宫的娘娘最喜好这一口,时常就会让师傅进宫献食美味。只是……好似那位严公子也来了不少时日,这么久还没变了味儿,可见严家的确是有存物的良方,倒是引起我的好奇心了。”
曹嬷嬷话中有话,杨正也听了明白,牢牢记在心中,脸上却格外随意的笑,“各家都有各家的把戏,谁知道是怎么存的,只可惜咱与那严家不合,不然一定前去问一问法子,告诉给嬷嬷您了。”
“替我好生谢谢四爷。”曹嬷嬷不再多说,朝着外面福了福身。
杨正侧身过后,又为曹嬷嬷行了礼。
二人看似说着闲话,其中含义心中都懂。
废话不说,杨正前去找梁霄回话,曹嬷嬷便把物件一一拿出,喊来梁芳茹一同品尝。
梁芳茹自当也许久没有吃上瑞发祥的点心,咬在嘴里,甜在心里,絮絮叨叨回忆在京都的日子。
曹嬷嬷听在耳中,没有回话,只是拿起一块桂花糕咬了一口,抿抿嘴咽下去,端详半晌,似自言自语道:
“桂花糕最多能存上七日就会变味道,这一块还未出五日……当初在那里,不知吃过多少次,今儿却说不出滋味儿了。”
……
杨正赶到“若霄轩”,梁霄刚泡完了酒浴出来。
身上散发的药香酒气,让杨正忍不住露出惊诧之色,但他心知不能多嘴,索性压根儿不问,只把曹嬷嬷的话一字不差的回给了梁霄。
梁霄听在耳中,微微点头,“明儿问问三姐姐身边伺候的丫鬟,曹嬷嬷选了哪些点心吃用过。”
杨正立即领命,梁霄便让他离去。
徐若瑾端了一碗汤来发在桌案之上,刚刚杨正的话她隐约也听进耳朵里,不由问道:“你把严弘文的礼送去给曹嬷嬷了?”
“都是些吃食,而且是京都送来的,岂不是正合她的口味?三姐也喜欢。”
梁霄的回答似随意,徐若瑾愣下,却捕捉到敏感之处,“京都送来的?难不成他跑到中林县来,还得京都伺候着送吃送喝?怎么就那么难伺候呢?嫌这里不好,倒是赶紧回京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