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气的是,苏诚志的廪米并非按月领取,而是在年头一次性领了回来,在小杨氏的胡搅蛮缠之下,苏家那两老的居然想一两米面都不给。
村长柳东林实在看不过去,不得不亲自出面调解,最终爷奶才答应给了苏云朵一家五口一小袋不足三十斤黑面,并一处破院子。
爷奶给他们的破院子,因为长期无人居住显得格外破败不堪,又由于位于村头与村里人家格格不入显得离群索居。
苏云朵知道这处破院子之所以如此破败的原因,因为这里原来住的那一家人在一年之内病死的病死自杀的自杀,传言还闹鬼,于是村里人对此处敬而远之。
就这样一个被废弃了一年多的鬼屋,还是柳东林拿苏轩凡的科举说事才让小杨氏消停下来,爷奶不得不拿出五两银子买下来作为苏诚志这一房从苏家分家的全部资产。
眼见着苏诚志这一房病的病弱的弱小的小,柳东林实在无法,只得派人给苏云朵的娘舅家送了信,苏云朵的大舅宁忠实得到消息连夜从黑水镇赶来葛山村又是送粮又是送钱,总算相帮着宁氏和云朵将家安顿了下来,要不然云朵真不知道自己一家这半个月能不能坚持下来。
宁氏娘家并不是林溪镇人,而是在距葛山村足有三十多里的秀水县城黑水镇。
宁家虽然在黑水镇上开了个小杂货铺子,卖些宁忠平走南闯北带回来的杂货,日子比起葛山村大多数人家要好些,只是上有老下有小还有个药罐子,实在也不是什么富裕人家。
尽管宁家并不富裕,宁忠实还是特地给苏云朵家带来了三十斤糙米十斤玉米面,外加给苏诚志看病买药救命的五两银子,这对于宁家来说已是难得。
有了分家时爷奶不得不丢给他们的三十斤黑面,加上宁忠实送来的三十斤糙米十斤玉米面,家里一时半会倒也饿不死人,可是就算每日只吃两顿,每顿吃得都是稀得能照出人影的面糊和糙米粥,家里的粮食也在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减少。
这让苏云朵极为忧心,家里除了这些粮食,并无分文银钱。
为了救苏诚志的命,宁忠实送来的那五两银子全都被苏云朵买成了药。
苏云朵真的要被爷奶这样的言论给气笑了。
苏云朵的爹苏诚志能够读书考秀才,自然是苏家供出来的,这点毋庸置疑。
不过通过搜寻原主的记忆,苏云朵更明白,当年若非大伯和二伯都不是读书科举的料,若非二伯父苏二志的大力推举,她爹大概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去考秀才。
这让苏云朵的心里生出一丝诡异的想法,最终却被她暂时甩在了脑后。
有一点苏云朵还是十分自豪的,她的爹爹苏诚志真的是块读书的好料。
同时也让苏云朵为之叹息,苏诚志若非生为苏家子,以他的能耐又何至于只是秀才?!
因为家里要供两个哥哥读书,开始的时候苏家老两口并没有让他跟着读书,而在留在家里种田,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有一个好二哥,下学以后不但抽空帮苏诚志干活,还私下教苏诚志识字。
苏云朵的这位二伯叫苏二志,是个看似性情温和却相当执拗的人,就是在这位二伯的坚持下,苏诚志才有了读书的机会,而有了读书机会的苏诚志十分珍惜读书的机会。
他读书的时候已经十二岁了,而且还是断断续续的读书,只要家里有事,苏家那两老的首先就是将苏诚志招回来干活。
可就算如此,苏诚志也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就考取了秀才功名,成了葛山村数十年以来唯一的秀才。
苏诚志读书天分如此之高,在一般人家必定会供他继续科举,可惜苏家并非一般人家。
在苏诚志考中秀才以后,就以家道贫寒不再支持苏诚志继续科举,而是让苏诚志在镇学堂当起了教书先生,每个月五两银子的收入全部充公,甚至连其妻宁氏绣品赚的银子也一并归公。
苏诚志夫妻手上没有一文银钱,苏诚志就算有天大的抱负,也只得乖乖地当他的教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