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七知道,这个年代,光有钱是没有用的,没有票券什么都买不了。经过一个月顾七已经深刻体会到了这一事实。
买布做衣服要布票,买粮要粮票,吃油要油票,这是最基本的。
顾父在棉纺厂,买布还要方便一点,内部人员还是管理层,可以拿到各种“处理布”,有不一而足的缺陷。比如线头啊印花啊有脏污啊之类的,只要出点钱了就可以带回家。
剩下还有各种生活用品,基本分为吃穿用三类。
吃的除了最基本的粮票,还有猪牛羊肉票、鸡鸭鱼肉票、鸡鸭蛋票、各种糖类票、豆制品票以及蔬菜票。
穿的除了各种布票外,剩下还有化纤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
用的有手帕、肥皂、手纸、洗衣粉、火柴、抹布票、煤油票、各种煤票、商品购买证、电器票、自行车票、手表票,还有临时票、机动票等,五花八门,涉及了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
顾七只一想想就很头疼,大元朝和这里相比很落后了,都没有这样的。
总之,大多数商品都是凭票供应的。什么样的商品就用相应的票证去购买,对号入座,缺一不可。
还有为了照顾老干部、高级知识分子、科研人员和有特殊贡献的人,也分别发放了一些特供票证。
这个年代以工人阶级为荣,顾家夫妻俩平时单位各种福利也是不少的,算是普通人里的特权阶级一种。
在真正的大人物里不算什么,普通老百姓却是比不上的。
国家的商品供不应求,全部统销统购,顾乐明白这一点,还想着自己到了农村,能不能照顾一下城里的家人呢,当然,现在说这个还早,顾七也只是想想。
在家活活磨了父母三天,顾父顾母被二女儿缠的没法子,又见大女儿可怜的巴巴的,想着大闺女也要成家了,只得答应。
顾父顾母心内叹息,儿女都是债啊。
家里不管哪个孩子走夫妻俩都心疼,真以为当知青下放是个好差使吗?可那又能有什么办法,顾乐就像个掉进茅坑的臭石头,死活要去,夫妻俩咬牙同意了。
顾七松了一口气,后面父母要求带什么都是好好好的答应,绝对服从组织命令。
知道顾乐是去受苦,为了能补偿顾乐,让她一个人在外过的好一点点,顾家明夫妻拿出了家里三分之一的积蓄硬是要给顾乐带上,三百块钱,在这个去饭馆吃顿饭都只要几毛钱的时候,可是一笔巨款了。
还有找同事以及邻居换的借的各种票券,叠的整整齐齐,塞了满满一个小布包。
顾七先前答应了一切由父母安排,此时根本推辞不了,否则顾家明就不让她去了。
顾欢还在一旁喊着多带点多带点,以后她会养家,让顾七又好笑又好气。
还有一些乡下没有的“奢侈品”,麦乳精、奶粉各备了三罐子,家里最不缺的“瑕疵布料”,光这些就装了一个大包。
剩下两个大包,一包要用的基本生活用品和衣服鞋子,一包去供销社采买的,还有自己家里做的各种吃食,把两个大包塞的鼓鼓囊囊的,也不怕顾乐拿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