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那一边,正忙着将从富海那儿讨来的最新英语阅读材料上传的冯垚,突然听到qq消息提示音,便随手点开了那个跳动的头像。
当看到标签上的“英子”时,冯垚居然愣了两秒钟,才反应过来那是蒲英的qq!
她怎么在线?
哦,对了,今天是星期天,她应该在图书馆上网呢!
冯垚马上就要在对话框里回话,但是手都放到了键盘上,却发现自己不知道说什么。
犹豫了一会儿,他才回道:“不客气。学习上有什么问题,尽管给我留言!“
发出去后,冯垚就一直紧盯着屏幕等回话。
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他觉得都过了好半天,蒲英也不回话。
冯垚终于想到了,她一定也和自己一样,有些紧张,不知道怎么回话吧?可惜她现在不能用手机,不然直接通话会更方便些!
当然,他更想直接到图书馆去见她。可是,他怕那样,蒲英反而和自己说不到几句话了。
也许只有这样,看不见人也没有声音,她才可能多说几句吧?
冯垚耐心地等着,边等边传资料。
终于,等他几乎要把新搞到的这批资料上传完的时候,蒲英终于回话了。
“教导员,你在南京?也在军理工?”
冯垚的冷汗都冒出来了,差点暴露啊!
想了一下,他才回道:“在南京,但不在军理工!”
他这话也没撒谎。因为他昨天刚刚从家里搬出来,住进了总政电视中心摄制组下榻的军区招待所,方便工作。
“那你怎么会有这么多学习资料?”蒲英的问题已经来了。
“我找同学的同学,朋友的朋友要的。”
“那你在南京是做什么?”
“出公差。”
“哦……”回了这句之后,蒲英半天没说话。
冯垚想了想,还是问道:“身体怎么样?”
“挺好的。”这次,蒲英回答得挺快。
“学校的饮食吃得惯吗?”
“吃得惯。”
冯垚还想再问点别的,蒲英的消息却先发了过来:“我该下线了,再见。”
“==”冯垚情急地打了两个等等。
“还有事?”
冯垚想了想,却知道蒲英虽然感谢自己,却还对自己保持着距离。
对她是不能紧迫盯人的,只能慢慢等。
半响,冯垚回道:“没事,你自己多保重。”
过了一会儿,那边回道:“保重?你就那么想让我长胖?”
“不是啊。”
“就是,看你给我传的学习资料,那么多?你就不怕我不消化吗?:)”
看到句末的那个笑脸符号,冯垚的嘴角不禁也像符号那样弯了起来。
英子笑了!
虽然是隔着电脑,虽然是用一个符号,那也是对自己笑了!
冯垚因为这个微笑,而忍不住心花怒放。
就算看到蒲英的头像又暗了下去,他的笑意也没有减少。
因为,秋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应该说,蒲英对军校生活的想象,只对了一半。
随着铸剑演习的结束,新生们的强化训练也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们开始了常规的军校生活。
因为大一还处于军人作风养成阶段,各种制度——早出操、晚自习、请销假等,执行起来都比老学员队更为严格。
每天的作息时间,也总是安排得特别密集。下了课就进行体能训练,吃了饭就要开各种班会队会;晚自习之后就是晚点名和洗漱就寝了。各种活动之间,最多只留十分钟间隔,还包括了走路的时间在内,搞得大家下了课都得跑步去上厕所,跟打仗一样紧张。
总之,新生们基本上没有多少个人自由活动的时间。
这种按着钟点过的日子,太过规律和枯燥,每天都感觉是在重复昨天的日子。
以至于,经常有学员在问——今天是星期几了?
不过对于蒲英来说,这套军营化的生活方式,她适应起来倒是不成问题。因为不用参加体能训练,她可以自行安排身体复健,也就能节约下时间用来看书了。
军理工是由地理位置靠近的几所军校和研究所——原通信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空军气象学院、总参第六十三研究所气象学院等,合并而成。
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大一大二都集中在理学院,进行军事共同科目的训练,并学习大致相同的数理化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
大三之后,大家才转回到各自所属的学院,进行专业课程的深度学习。
大一第一学期,深奥的理论课程几乎没有,军事共同课占了比较大的比重。数理课的内容,还只是在复习和巩固高中知识的基础上稍有提高。
对梁菲菲这种高材生来说。这些课程不成问题。她是除了上课时间,平时绝对不会翻一下教材。就连上晚自习的时候,她也都在不务正业。可是各种小测验。她都能易如反掌地拿到高分甚至满分。
蒲英要把已经丢了两三年的知识再捡起来,就必须比别人更用功一些。才可以跟得上进度。所以,蒲英虽然有较多的自由时间,实际上也等于没有空闲时间。
梁菲菲则是社会活动太多,更没有空闲时间了。
在新训结束后的学生干部选举中,她被富海提名为团支部书记候选人。
最后,梁菲菲顺利当选为四区队的团支书。这一结果,固然是贯彻了“组织的意图”。但菲菲在队内很有人缘,也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军校的生活,对蒲英来说是平淡的。只有一个主题——认真读书。
而对梁菲菲来说,军校生活就是紧张忙碌了。
至于其他同学,也都会想办法苦中作乐,比如参加学员旅的各种俱乐部——书画、摄影、武术、文学、球类……,以这种方式正大光明地进行娱乐。
其中。摄影部因为可以经常组织成员——出校采风,所以是最受欢迎的。
摄影部的部长,正是大三学长,已经离任的四区队长谢治平。他“以权谋私”,照顾性地在四区队吸收了一些有基础有兴趣的新成员。
不过。他在劝说梁菲菲进入摄影部时,却意外地遭到了拒绝。
梁菲菲对谢治平邀请自己加入的意图,当然是心知肚明。
她秉承家训,在交友上很是慎重。
谢治平还是很不错的,做师兄做朋友都好,但要做男朋友,菲菲觉得他还差了点什么。所以,她不想和他走得太近了。
不过,学长的盛情邀请,也不好拒绝。
所以梁菲菲灵机一动,搬出蒲英做了挡箭牌。
她说道:“谢学长,我报哪个俱乐部都无所谓的,只要能和英子姐在一起玩就行!如果她参加你的摄影部,那我肯定也会报名啦。”
谢治平一听,觉得没什么问题,马上兴冲冲地跑来找蒲英,游说她加入摄影俱乐部。
他将那些吸引广大新生的好处都说了一遍,什么每两周可以出去街拍,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郊外采风,暑假也有周游全国、上山下乡的大型采风,甚至可以抵消暑期强化军训的时间,等等,等等。
蒲英本来就没有什么美术细胞,即便是曾经收藏了冯冰的摄影画册(此时,她还不知道冯冰和冯垚的母子关系),她对摄影还只是看看就好,没有自己动手的兴趣。
而当她一听谢治平讲的那些所谓的“好处”,更是大摇其头了。
好嘛,这么多游玩的时间,这不是在耽误学习吗?
这么个“玩物丧志”的摄影部,坚决不能入啊!
目前,学习就是蒲英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而她又是个认定了的事,就不给人面子的人。
所以最后,谢治平碰了一鼻子灰回去,梁菲菲则偷着乐了好几天。
一周之内,学员队的其他新生,基本上都加入了一到两个俱乐部。
只有梁菲菲和蒲英,还没找到组织。
梁菲菲这会儿已经不仅仅是四区队的团支书,还兼任了五队的文体部长,各种社会活动就够她忙的了,已经没时间再加入俱乐部了。
蒲英则完全变成了“我要读书”的高玉宝了。也许是苗苗的预言给她的压力吧,反正她现在只希望自己能不成为全年级最后一名。
好容易到了周末,终于有点较长的私人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