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架上有两套野外宿营装备,还有精致的野外炊事锅,以及两大包野外于粮,还有三套羽绒服手套、帽子,努尔以为这些东西都是放在矿区外那些箱子备用的,他发出“啧啧”的感叹声,而后垂涎欲滴的看着羽绒服,低声说:“某某某说他过生日,父亲会从山下给他带生日礼物,叔叔,看来我们抢了他的生日礼物。”
安锋大手一挥:“你试试这几件衣服,哪件能穿上就穿吧。”
实际上,只有鞋子合适,这三双雪地靴是安锋比量着三个人的脚,从“时间门”里拿出来的,当然,除了自己脚上的鞋合适外,其他两个人的鞋子,只是大致合适。
这时候,矿区内勘察现场的喀泽正在喋喋不休的夸赞着“扎喀贡”的本领,他以为扎喀贡是一个耳朵极其灵敏的。极为优秀的山地猎人,因此,他心中涌起了一股渴望,希望能把安锋捕捉到手,然后令对方屈服,同样把自己的本领教授给训练营的学生们。
山洞内安锋扔给努尔几双羊毛袜子,示意努尔穿上新鞋子,自始至终安锋嘴角带着嘲讽的笑,以至于努尔以为对方责备自己眼窝浅,他羞愧的低着头,可心里偷偷乐着穿上色彩鲜艳的雪地靴——那双鞋子的品牌是“美国队长”,产地是温州,购买自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型超市。
安锋嘴角上的讥笑不是针对努尔的,他是针对喀泽的。所谓“高手在民间”这说法纯粹是洗脑说法,只是只有经过整理变成系统化、数据化。可以复制的内容,才是真正的知识,而那些在蒙昧地区依靠千百次的反复练习,从而训练出来的所谓高手,都是不值得推敲的。
上世纪uu年代,美军遭遇丛林战困境,他们满世界精通丛林生存术的猎人与部落,也曾找到了许多“高手”,这些高手的知识都是先辈们口口相传,然后自己反复实践进行验证,千锤百炼而得。但他们获得的知识是不完善的、是残缺的。等到美军将他们的知识收集到一起,经过一番整理与调整,诞生出的丛林战术……用这套科学的丛林战术培养出来的军人,每个士兵都可以完美虐杀那些昔日的“民间高手”。
估计喀泽就是从小受着洗脑教育长大,他以为知识的传承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哪怕扎喀贡没有进过专门的训练学校,他也能学得一身高精尖的狩猎本领……好吧,安锋承认,喀泽这种“高手在民间”的思维对他是有利的,喀泽绝对是他的好朋友,两人“联手”一起完美的糊弄了定居点内不明真相的老百姓
那么“扎喀贡”就是一位来自民间的高手,他无师自通的具备了听风辨器的本领,然后利用这本领开枪击毙了最先扑来的几头猎狗,跟着而来的搜捕队员对这种状况没有引起相应的警惕,他们站在山岗上,大声谈论暴露了自己,从而引来了“扎喀贡”的进一步精确反击。
现场勘查的结果并不能证明“扎喀贡”受了伤。借助猎狗的帮助,大家找到“扎喀贡”曾经待过的矿洞,并发现“扎喀贡”离开的毛驴蹄印,终于确认“扎喀贡”已经离开。
接下来,山寨的山寨版特工喀泽决心捕捉“扎喀贡”,当然,这种捕捉是一种个人行为。原本喀泽正在附近部落办事,受到大老爷拜托过来处理这起桃色纠纷,他很有点不情愿,但是大老爷这个矿区给自家那位“精神领袖(曾经的山寨特工)”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所以他不得不来矿区看看。
喀泽来的时候,打定主意只糊弄一下就成,但现在“扎喀贡”这个人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他转向了大老爷的心腹:“我需要10个人,10头驴,完整的十套野外生存装备,其余的事你们不用管了,我会把完整的丽莎夫人交给你们,但扌喀贡,这个人我要带走,当然,今后扌喀贡,这个人也就不存在了,你们不用担心他的报复。”
听到这个要求,大老爷的心腹立刻跟他家老爷联系。这时,刚才在安锋头顶的那片雨云,也飘到了矿区上空,噼里啪啦的冰雹砸下之后,所有的人都钻到了矿洞躲避。大老爷的心腹则叫来一名驮队人员,招呼道:“你看看云彩,这场雨能够下多久?”
看云彩识天气,这不是部落口口传承的知识。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市面上有很多类似的科普读物。对于识字的人来说,如果有类似的需求,多数人会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
驼队的人基本都识字,看云彩识天气是他们的基本生存技能,所以那位驮队人员张望了一下,马上回答:“这片雨云不大风是向西南吹的,这片雨云马上会吹开,但东北方向有更厚的云彩,我担心……”
喀泽叹了口气,他从口袋里小心翼翼的掏出卫星电话,开机看了看电话里的电量,而后充满怜惜的用电话上网,开始搜寻当地的卫星云图……当地没有政府机构设立的气象站,所以也没有相应气象预报。唯一的办法是登陆米国政府面向全球的公共气象服务网站,用自己的gp定位信息,要求对方测算当地气象预报。
测算结果很快回来了:“暴风雪,连续10天的暴风雪——这样的天气谁也走不动路。哈哈,我们回定居点吧,10天后我们再出发,寻找扎喀贡或者他的尸体。”
:巴西居然不强,唉,我森度怀疑,是不是最近咱向巴西输出了足球官员。
第三百二十四章非民间高手
有了极其小虫的帮忙,挖洞什么的不用安锋亲自动手了,两人找了一块略略平坦的地方,原地挖了一个藏身洞后,同样把洞穴水平的向山里扩张,等挖好了可以容纳三个人的小洞后,洞口挂好了伪装布,洞穴开始横向扩张。
这时候挖的洞不是潜伏洞,安锋现在已经不在意暴露了,他就是打算引追捕队过来,然后在逃亡过程中一点点的对丽莎施加心理,让对方崩溃,让对方产生强烈的依赖感。
天空中是无人侦察机,安锋走过的路上,散步了数千只侦查昆虫,现在安锋需要做的是,不如在侦查队面前露陷,不要让丽莎感觉到自己不像扎喀贡。
洞穴里刚具雏形,安锋就迫不及待的实施他的催眠术,他从“时间门”里取出丽莎与努尔……话说,扎喀贡也在“时间门”,但对于丽莎来说“时间门”里的时间是凝固的,即使清醒状态下,他俩也并没有注意到“时间门”内的情景。
这时候的努尔与丽莎都是在昏睡下,为了确保效果,安锋又给两人分别注射了一针镇定剂,示意阿盖尔带着小孩离开这里,阿盖尔抱起努尔,瓮声瓮气的问:“你确认我们不需要岗哨吗?”
外面有数千个昆虫岗哨,不过这话安锋并不想告诉对方,他挥了挥手回答:“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才刚刚开始,我们必须有足够的体力,与他们相持。”
阿盖尔二话不说,夹起努尔走到洞的另一边,接下来的审讯与诱导,还是不要惊吓了小孩子。
山洞在风里的扩张着,上千万只工程蚂蚁快速吞噬着岩石,阿盖尔抱着努尔走进洞穴的一条支岔,安锋将丽莎放置在医疗床上,开始安装各种脑电波仪器。
首先播放的是各种混杂音,人对某种声音特别敏感,比如母亲可以从百余种嘈杂音中准确分辨出属于自己孩子的哭泣声。安锋播放的嘈杂音,实际上是千余种声音的混合体,从这声音里选择丽莎最感兴趣的几个声音,而后挑选出来,逐一缓缓播放,找出丽莎最信任的声音,最厌恶的声音以及最关切、最紧张的声音。
首先用丽莎最信任的声音诱导,在半梦半醒中,丽莎接受这个声音的询问,根据她的各种脑电波反应,计算机模拟出她的脑电波图频,而后换上她最紧张、最关切的声音,用这声音反复诱导:“妈妈,我们回家?”
丽莎最想回到的家在哪,在梦境中,丽莎很恐慌,她手里牵着自己的孩子,使劲回忆能让自己感觉到安全的地方——定居点自己是回不去了,她的丈夫、孩子的父亲要杀了她,现在她只想带着孩子逃回自己的出生地,可是出生地在哪里,来定居点的时候丽莎不过是16岁,年纪大约相当于初中生。
那时候的丽莎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在离开部落最初的日子里,她看什么都新鲜,然而她看待世界是主观性的,看问题的角度充满了片面与狭隘性,比如她看到的一条道路,仅仅是一条道路而已,在群山之中,如何分辨这条路,丽莎并不知道。
审讯是艰难的,这个所谓的艰难并不在于丽莎对审讯的抗拒,她倒是从不抗拒诱导,可是在她记忆里,一条道路跟一个棒棒糖没有什么区别,要想根据他简单的描绘,在群山之中寻找到丽莎家乡部落的位置,需要有大量的信息推导与筛选。
安锋这里录制的所有脑电波图像都通过高空无人侦察机发送给计算机小猫,计算机小猫在浩如烟云的地形图里竭力寻找着可能的目标,经过反复的筛选与验证,计算机小猫终于承认:这个女人脑袋里装的是糨糊。
“不过我们可以用倒推法进行推论,这个女人来到定居点,对她来的方向比较熟悉,我们可以从她熟悉的方向入手,而后一路倒推不过这样一来,你恐怕就要很辛苦很辛苦了。”计算机小猫也很无奈。
能得到这个结果也不错了,安锋走到洞穴口,看到洞穴外已经天光大亮,但是今天似乎是个阴天,天色暗沉沉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雪。
阿盖尔已经醒来了,他知道安锋彻夜没睡,便体贴的问:“我过去,给他们制造点麻烦,你睡两三个小时?”
安锋摇摇头:“我们中午走,你来准备早饭,我睡两个小时。”
阿盖尔看看天色,点头答应下来。而这时候,努尔与丽莎因为镇定剂药性没有过去,依然在酣睡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