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楚阳的不安(二更)

当下,所有人都帮着将人抬到了医馆里。

可问题是,这是生孩子,不是看病拿药呀。

坐诊的大夫也蒙了,“我不会接生呀!”

大冬天的,看到那名孕子疼得额头上直冒汗,楚阳也跟着急了,“来人,火速去找产婆来,找不到产婆,就找一些上了年纪的女人过来。”

对呀,这里是小镇,怎么可能会没有女人?

于是,众人七手八脚地开始忙活了。

楚阳因为之前一直在预习着怎样面对生产,所以,倒也多少懂得一些。

“你们两个,少在这里碍眼,快去帮着烧热水呀!”

医馆里的人一听,立马就去烧水了。

那坐诊的大夫也吓懵了,完全忘记了这是自家地盘儿,怎么事事都听着一个外人在这里指手划脚呢?

很快,就有人把孕妇的家人给找来了。

最先冲进来的,是她男人。

“媳妇儿,怎么样了?你别怕啊,一会儿就好。我娘也在来的路上了,对了,还有你娘,我已经让二狗子去找你娘了。”

就产妇现在这状况,也不适合再挪动了,干脆,直接就在这里生了。

楚阳看着有人端着血水,一盆一盆地换着,又看着几个女人在门口来回地晃动着,他自己也跟着提起了一颗心。

这都过去两个多时辰了,怎么还没生?

楚阳不由得想到,若是自己的媳妇儿生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也要疼这么久?

古砚提醒了一句,“王爷,咱们该回城了。”

楚阳拧眉,“不急,看看那个女人生了之后,咱们再走也不迟。”

若是不能等到她生产,只怕自己也会一直记挂着,心里头也始终是不落个清静的。

倒不如在这里多等一等。

终于,天都黑了,女人疼了三个多时辰,总算是生下来了。

听到了一声啼哭,楚阳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生了,生了!你媳妇儿生了个姐儿,快过来看看,好看着呢。”

男人傻乎乎地笑着,然后伸手想要接,又不敢抱,只是探过头去嘻嘻笑了两声,“这么小。”

“刚出生的娃,能有多大?”

“那啥,俺媳妇儿咋样了?”男人瞅着屋门口,想进,又不敢进的样子,还真是有些纠结。

“你放心吧,你媳妇儿没事,现在正在里头清理呢。你这样,回去套车过来,上面多垫几个褥子,再拿两床被子,好把你媳妇儿送回去。”

“诶!”男人应了一声,正要转身,就看到自家娘寒着一张脸出来了,“干什么去?折腾半天,还是生了一个赔钱货!”

“娘,你说啥呢,生男生女,都是俺的娃。俺稀罕着呢。”

这男人倒是个老实的,说出来的话,也实在。

老太太瞪他怀眼,“稀罕什么稀罕?有啥用?这些日子吃那么多,结果也没给生个带把地出来!真是让人看了心烦。”

楚阳的眼神一暗,以前常常听霍瑶光说这个世道,女人的日子过地有艰难,他倒也不觉得有多难。

现在看到了眼前活生生的例子,他才算是真有感触了。

看来,瑶光说地没错,女人不易呀。

刚刚从鬼门关走了一趟,就因为没有生个儿子出来,这婆婆的脸色就变得这样难看了!

“娘,那是俺媳妇儿,俺闺女也是俺自己带,又不吃你的喝你的,干啥嫌弃她!”

这孩子刚一见面儿,男人就觉得亲了。

再想到这次媳妇儿生孩子这么凶险,如果不是这么多的乡亲们帮着,只怕这媳妇儿就要一尸两命了。

“你这个不长进的东西!又生了个赔钱货,你还护着她干啥?赶紧把人休了,娘再给你娶一个回来。”

“俺不,那是俺媳妇儿,俺还要和她一起过日子呢。女儿咋了?女儿还是爹娘的贴心小棉袄呢。”

一个大男人说出这种话来,总觉得有几分滑稽。

可是在场众人,却没有一个笑的。

都觉得这老太太太过分了,倒是这个男人,没白担了男人这两个字。

老太太气得就开骂了。

男人脸色难看,不过也没理她,直接进了产房,安慰了媳妇儿几句之后,就说回去套车,把媳妇儿接回家坐月子。

女人听着外面婆婆骂地难听,忍不住就掉起泪来了。

生了两个女儿咋了?

就不能活了?

“行了,别哭,回去了我伺候你月子。”

再出来,男人抹了把眼泪,媳妇儿生个孩子不容易呀,那脸白的都不成样子了。

可是这半天了,自家娘连口水都没想着让媳妇儿喝。

“这位大哥,我们这里有马车,而且还有篷子,刚生了孩子,最怕受风了,就用我们的吧。”

男人一时有些欣喜,又有些局促,“这咋好意思?”

“没什么的,你进去帮着收拾吧,我让人把车赶到这门口来。”

“中,那谢谢大兄弟了!”

侍卫将一切安排妥当了,才到了楚阳跟前复命,“王爷,人已经送回去了。”

楚阳叹了口气,“那个老太太呢?”

楚阳所猜想的,大致不差。

霍瑶光的确是想着如何能将西京这个地方,能做到不依靠外力,就能自给自足。

最关键的是,目前还得做得小心翼翼,不能让上头的人,发现一丁点儿的苗头。

当然,农业方面,现在基本上已经稳定了。

找到了适合在这里栽种的一些粮食,那么后续,西京的百姓们就不会再吃苦挨饿了。

特别是那种高粱的种植,在西京一经推广,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高粱脱壳后即为高梁米,俗称蜀黍。

这东西,也可以直接煮成粥,会有一点儿粘粘的。

另外,卢威又特意在其它地方,讨教了一些这种蜀黍的做法。

毕竟,若是只煮粥的话,太过于单一了。

现在,百姓们已经可以熟练地运用高粱米做成一些精致的吃食了。

比如说,豆沙馅儿的米糕、南瓜高粱饭等等。

还可以和普通的大米一起蒸煮成米饭,味道也很不错。

总之,这算是帮着解决了西京温饱问题的一大功臣。

以前百姓们不懂,以为只能种一些水稻,或者是小麦类的东西。

如今见到可以种地瓜,可以种高粱,百姓们自然是高兴坏了。

特别是那高粱米,现在还可以和其它的米粮一起做成杂粮粽子,味道真心不错。

而地瓜除了可以煮粥,可以直接蒸着、烤着吃之外,还可以做出了粉条,这又是一种美味。

而且,地瓜还可以做成地瓜饼,可以做成一些小点心,也算是丰富了自家的餐桌。

不仅如此,还建议部分的百姓们,试着去尝试种一些药材,比如说知母等等。

都是一些比较常用的药材,种好了,也不愁销路。

再说了,西京驻扎着这么多的将士们,这些个清热解毒的药,那不得是必备呀!

几乎可以说是有多少,要多少了。

其实,霍瑶光是知道这种地方,种植土豆是最合适的。

可惜了,卢威在外面找了一年了,也不曾找到这种农作物,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这东西呢。

卢威也看得出来,西京属于地广人稀。

其实,只要是地里头能长出庄稼来,那么,这里的百姓们想要富起来是很容易的。

主要是因为现在有好多的荒地。

初六早上,楚阳就将头天晚上自己的想法说了,然后先让这些谋士们参谋一下,再拟个具体的章程出来,之后,再等着官员们陆续开工之后,让他们斟酌一下。

接下来,楚阳几乎就又忙得脚不沾地了。

还有不少的荒地需要开垦。

这个时候,就需要官府来先拟定一些福利的政策了。

首先,从边关那边迁移过来的百姓们,各家都分开了不少的地。

当然,很大一部分,都是荒地。

当初迁民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能将有人来把这些地都给种活了。

目前来看嘛,他之前的打算倒还是比较可行的。

但愿,三年之内,他能让西京自己存下一部分粮食,没有存粮,这就是相当地没有安全感呀。

没办法。

事实上,楚阳现在都不能确定,大夏到底能安生几天。

三年,到底能不能真地太平下来。

万一这三年之内,再生异象,那别说是存粮了,这温饱问题,只怕就又要让他头疼了。

现在,朝廷驻军不需要他养,都是朝廷派发的粮响,可是一旦朝廷都自顾不暇了,这二十万的大军又要怎么办?

所以,还是得提早想办法。

如今西京城内的治安,还是可以的。

至少,还是比较太平的,倒不至于有人敢当街行凶。

便是一些名门贵族,也不敢再如之前那般地横行妄为了。

王静秋在西京勉强待到了初十这天,不得不走了。

再不走,只怕她自己也待不下去了。

原因无它。

初九晚上,王郡守邀请了静王到府上坐客。

因为霍瑶光现在的身子不方便,所以不曾前来。

楚阳自己也不是一个酗酒之人,只是,没想到两人正谈至兴浓,被人给打扰了。

两人谁也没想到,本该待在后院的王静秋,竟然突然就出现在了前院儿的前厅里。

而且,还是大晚上的。

这个时辰,王静秋的出现,可以说是让王郡守也彻底地黑了脸。

你如果是私底下想要勾引王爷,那是你自己的本事。

可是你明知道本官在宴请王爷,却一声不吭地冒了出来,你是何居心?

楚阳也没有多说,甚至连个眼神也没有给王静秋,反倒是突然轻叹一声。

王郡守还没开口呢,王静秋倒是不怕死地先问了。

“王爷何故叹息?可是有何为难之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