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4章 十卷8 爷来了,就来了

便也因福隆安病重,不能胜任御前大臣之职。皇帝特命在四川总督任上的福康安急速回京,署理工部尚书。

五月福康安回到京中,皇帝下旨,将原来福隆安所承担的“所有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銮仪卫掌卫事大臣、盟长、总管健锐营官兵大臣等缺,俱著福康安补授。”

便也因此,拉旺身为御前大臣、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而福康安身为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銮仪卫大臣等,兄弟两个便又肩并肩地在皇帝身边当差,一起担任起此次皇帝东巡回盛京的护驾任务。

这已是长大以后,在因为七公主的事上,两人心下暗生芥蒂之后;终于兄弟两个放下了从前的往事,重新再度并肩携手起来。

便不是为了皇帝乃为君王,也是要为了——皇上是莲生的父亲,他们两个便都肯豁出性命去护卫着。

——只因为,莲生会在天上,看着

五月二十四日,皇帝从圆明园起銮,赴避暑山庄。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说来叫人不能不信天,与去年一样,竟又月食。

仿佛上天垂意,提醒皇帝,便是中秋佳节,却因为人间不能团圆,那月也都不肯再圆了去。

皇帝当晚又是凭窗而立,望着那暗寂的天空,苦涩却又甜蜜地笑,“你啊,你啊……都是你调皮,是不是?爷知道,是你想爷了,是不是?爷来了,就来了,啊”

就在次日,八月十六日,皇帝从热河惠迪吉门启銮,踏上回盛京的路。

几天后,京师传来消息,太子太保、大学士英廉溘逝。

皇帝著派散秩大臣一员,带同侍卫十人,前往奠醊。并加恩入祀贤良祠,仍赏给银五千两,俾治丧事。其任内降革罚俸处分,均予开复。所有应得恤典,著该部察例具奏。

和珅骤失去这位岳祖父,心情也是说不出的惆怅。

英廉是他的恩人,从他和弟弟年少时就曾有助养之恩;后将他孙女儿冯氏嫁给他,又亲自扶着他走入仕途,手把手教他理财之道……可以说,没有英廉,就没有他和珅的今天。

此时叫和珅心烦的除了英廉的溘逝,还有一桩来自盛京的为难之事。

此次增建盛京老皇宫,皇上给出的缘由,是要添建“文溯阁”一座,用以存放刚抄写成的《四库全书》。皇上这都已经启程奔盛京去了,可是这文溯阁偏偏出了问题。

——问题出在文溯阁的匾额上。

匾额原本是应该正中悬挂在顶层檐下的正中位置,可是工部的办事之人,却以为文溯阁与京中文渊阁大小相同,这便按着京中文渊阁的大小,设计了匾额。

结果匾额送到盛京,准备挂起来迎接圣驾时,才发现匾额太大,顶层檐下正中的位置根本就挂不下!

皇上转眼就到,这可如何是好?盛京将军这才火急火燎设法向和珅求救。

福康安不由得扬眉。

“庆贵妃主子是令懿皇贵妃主子的姐妹,那英和又是瑞贵人的亲弟……照此说来,和珅‘克化不动’的人,都是令懿皇贵妃一脉?”

福隆安又咳嗽了两声,却也是笑,“如今和珅正是深得圣心,满朝大臣趋奉都还担心来不及。德保为儿子英和得罪了和珅,也怕夜长梦多,这便早早就为英和暗聘下了亲事。你道德保所聘下的女孩儿家,又是谁家?”

福康安也是扬眉,“谁家?”

福隆安道:“漕运总督阿思哈的女儿。”

明知和珅想将女儿嫁给英和,却还敢与德保家结亲,这位阿思哈家,自也是硬骨头,不将和珅放在眼里的。

“萨克达氏?”福康安便也笑了,“那我知道了”

这位漕运总督阿思哈不是旁人,正是当年与七额驸拉旺多尔济一同赴擅动平定民乱,就因为没有一直陪在七额驸身边,而险些被皇上给治罪了的那位。

阿思哈家还跟和珅有一段“缘分”,两人一族是同时获皇帝恩旨,抬入正黄旗满洲,入了上三旗的。(又谕曰:“都统和隆武、左都御史阿思哈、副都统和珅,著加恩将其一族,由各该旗擡入正黄旗满洲。”)

当年多亏了七额驸拉旺代为求情,皇上才既未治罪阿思哈,反倒将阿思哈与主帅阿桂、七额驸拉旺一起交部议叙,记了功去。

后来这阿思哈能升任漕运总督,阖家抬旗,不能不说,与阿思哈在山东这一次立功,也有莫大的干系。

可以想见,那阿思哈心内对七额驸拉旺多尔济,心下该有何等的感激之情;而阿思哈又是早早就身故了,阿思哈身故之后,凭着他与七额驸的交情,他的家小怕也是拜托给七额驸来照拂的。

故此,阿思哈家孤儿寡妇的,才敢不将和珅给放在眼里,毫不犹豫跟德保家结亲的吧。

这么绕一圈儿过来,又更加证明了和珅“克化不动”人,个个儿都是与令懿皇贵妃相关的。

而如今令懿皇贵妃已经薨逝了,能留在这世上承继令懿皇贵妃遗志的,那排名第一之人,自就是十五阿哥了。

十五阿哥无论从生母令懿皇贵妃这儿,还是从养母庆贵妃那,都与和珅、英廉两边并不对付。

福康安含笑垂首,“多谢兄长,弟弟心下有数儿了。”

福隆安这两年起,身子已然有些不好。他深知若有一天自己不在了,整个忠勇公府,都得托付给三弟福康安。

而三弟被和珅几次弹劾,两人已是结怨,福隆安自想帮忙,无奈力不从心。

福隆安叹了口气,便道,“……还有一事,我索性也都告诉你去。”

就在一年前,亦即乾隆四十六年,继当年山东平定民乱之后,七额驸拉旺多尔济再度披挂上阵。这一次是去甘肃平定民乱。

“彼时奉旨在甘肃带兵平定民乱的,是阿桂与和珅。皇帝派七额驸前去……三弟,你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