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讽有何用,谁又能奈何的了他张作霖!
不能让奉系跨越山海关,这是嫡系军阀们的共识,也是底线,段祺瑞执掌北洋政府的时候便是如此,现在更是如此。军阀的世界,军阀的江湖,此时此刻,风起云涌,这才是真正的危机……
防来防去,张作霖还是向入关发起了冲击!
不过吴佩孚可不会轻易的让他得逞,大家伙的心里都清楚,一旦张作霖得逞,整个军阀世界便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个东北土匪将会改变整个国家现有的局势!
这是谁都不希望看到的一点,哪怕是被直系击败的段祺瑞,从心底而言,也是不希望让张作霖入关的。从情感以及道义上来讲,直系和皖系终归还是“一家人”,只是执政理念的偏差以及冯国璋与段祺瑞相互较劲,才使直系和皖系成为水火不容的死对头。但不管怎么说,直系执政也好,皖系执政也罢,总归
是在北洋嫡系所主导的秩序之内。
可万一让张作霖入关,他的势力杀进了关内,把控北洋政府的话,这代表着嫡系军阀十年建立起来的“秩序”崩溃。
张作霖虽是北洋上将军,可打根上论起来,出身草莽的他,算不上是北洋中人,他身上没有老北洋人的气质,也没有那种精神,始终不被北洋“正统集团”所接纳,被视之为一个外人。其实,段祺瑞更加反感张作霖,不想跟他合作,被击败之后,虽然也曾想过东山再起,但此时却并非最佳良机,只是前前后后徐树铮操持着一切事务,甚至联合了孙先生和张作霖,然而这两个盟友,段祺
瑞一个也不喜欢。
袁世凯是北洋秩序的创立者,冯国璋、段祺瑞,包括曹锟在内,都是在袁世凯这个秩序之上的完善者,一步步完善这个军阀秩序。
张作霖若是夺权成功,势必会将这个秩序所破坏,重新规划自己的秩序。野心的开始,也是混乱的开端……
而袁兆龙却选择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因为种种原因,他看清楚了支撑着斗争的核心要素不是高堂之上的官场博弈和战场厮杀,所有人的目光和实现都盯在了最高层,没有人愿意弯腰低头往下看一眼。
袁兆龙则是那个第一个低下头来看世界的人,往上看的人,眼睛里看见的是权力,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往下看的袁兆龙,目光所见的是民间疾苦和百姓的痛苦……生来为人,请务必善良,袁兆龙自认为不是一个好人,可是有一颗商量的心,尽管他的脑子里也充斥着权力和欲望,可他依然愿意为老百姓们留出一块空间,毕竟,这个国家不是一个人的国家,也不是北
洋军阀们的国家,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基础,方才是立足于不败之根基!
以小见大,步步为营,袁兆龙走的是人心路线,人心齐,泰山移,何愁不胜?
大家都是树,袁兆龙这棵树,将树根深深的扎进了岩石土壤中,盘根错节的树根牢牢地为他稳固地盘,任凭天大的狂风暴雨都不能将他连根拔起,风雨过后,继续茁壮的生长。
……
从这一点上,孙先生很佩服袁兆龙,他走出了一条别样不同的道路,百姓安生,强过于一切政体斗争,都在忙着堆房子,搭积木,袁兆龙是唯一一个肯静下心来打地基的老实人。
或者说,他的眼界和战略眼光远超同时代的所有人,踮起脚尖看世界……
“第一师不能动了,陈炯明也不能再让他继续猖狂下去了,是时候出招了吧,孙先生。”
黎元洪问向孙先生。
孙先生点头,想起邓仲元,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阴霾和哀伤,的确,因为邓仲元被害一事,他与陈炯明之间的仇恨上又多加了一笔。
虽然陈炯明没有站出来公开承认邓仲元火车站遇害案与他有关系,凶手也没有被抓到。但是种种迹象都表明,此事一定是陈炯明所为,不说话,便是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