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想不到,在东北,竟然还有这样一号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好一顿羞辱,几乎想让这几位使者切腹自尽!
“河本君,这个国将军不识抬举,一定要禀报级,让他见识一下日本皇军的厉害!”其一个使者气愤的说道。
被张作霖喷过口水的使者胸腔急剧的起伏,咬着牙发誓道:“我河本大作倘若不报此仇,定誓不为人!张作霖,我记住你了!”
……
三番五次的催促,威逼利诱,总算是让袁世凯这个老狐狸乖乖范,同意履行二十一条密约的内容,然而日本人欢欢喜喜的去了东北,却被一个叫张作霖的土匪将军打乱了全盘计划。
对此事件,藤野纯一郎专程又一次找了袁世凯,让他下令,必须让张作霖按密约办事。
袁世凯一脸为难,实则心里暗偷笑,他是不会承认故意挑唆张作霖闹事的。
假仁假义的让藤野纯一郎回去等消息,保证妥善处理好东北问题。
等到藤野纯一郎走之后,袁世凯又令人拍了一份加急电报给张作霖。
明确的告知:无论如何,主权问题,宁死不让!
这一次,袁世凯不再向任何人妥协。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袁世凯要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他不是卖国贼!
“结束了,一切都该结束了……”
憔悴的袁世凯被侍人搀扶着,来到花园里,看着雨后的天空,乌云正在散去,几缕阳光透过阴沉深厚的云缝散落在人间。
“乌云笼罩着大地,待到风停雨尽之后,这天又还原回了原本的模样……除了雨水洗刷过的大地,泥泞不堪,一切回归原点。唉,结束了……”
结束了?侍人抬头望望天,依然有点点牛毛细雨落在他的脸,雨还没停,哪里结束了?
本书来自
第三百六十章混不吝
张作霖,何许人也?
张作霖的来头大了去了,北洋,鱼龙混杂,有正统贵族出身、有寒门子弟、也有平头百姓,不管以前出身如何,如今都是叱咤风云的北洋大将!
英雄从来不问出处。
北洋群雄有小站练兵嫡系部队,也有后来投靠其他清军部队,总归,现在全部归属在北洋旗下。
而张作霖此人,非小站嫡系,也非其他清军,乃是正经的泥腿子出身!
张作霖年幼的时候是普通的穷苦老百姓,父亲游手好闲,败光了家业,母亲带着姊妹四个艰难的过日子。
生逢乱世,老百姓日子过得辛苦,张作霖只能自己出来讨生活,兵荒马乱的年代,大清政府腐败无能,大好河山任人宰割,东北大地,俄国人、贪官恶吏、当兵的、土匪,轮番祸害老百姓。
张作霖饱尝人间疾苦,也曾经经商谋生,奈何做什么赔什么,无奈之下,张作霖跑去了当兵,在甲午日战争,清军惨败而告终,张作霖也脱离了部队。投身绿林,落草为寇,拉拢起一支队伍,打家劫舍,竟然成了一方匪霸!
在辽西一带,驱走了另一支为祸百姓的匪帮之后,独霸辽西,张作霖声名鹊起。当地政府远非张作霖敌手,向其示好,招安张作霖,于是,土匪头子张作霖摇身一变,成了清军的一个营长,靠着这帮武装,张作霖又做到了团长的位置。
直到今日,张作霖的身份乃是北洋二十七师将师长!在山海关以北,提他张作霖的名字要袁世凯管事的多。
袁兆龙、蔡锷、护国军、北洋军……
在关内打的热火朝天,你死我活。
而张作霖自己在山海关外面逞威逞福,横行关外,扩充实力,没有对手,逐渐的将整个东北地区变成了他的地盘,他这个奉天巡按使也成了真正意义的“东北土皇帝”,没人管他。
只要是张作霖不越过山海关,袁世凯便不会主动招惹他。由他来维持东北局势,不至于出现乱象,袁世凯放心他来经营东北。
张作霖性格刚硬,对于原则问题从不妥协,尤其是对于民族大义的问题从来不糊涂,为人较圆滑奸诈,正对袁世凯胃口,袁世凯也怕他在东北闲得慌,故意给他找点麻烦,免得脑袋一抽,带着他的东北二十七师进入关内添乱。
让他来跟日本人作对,再合适不过了。
袁世凯寄希望于张作霖,在东北问题,让他来牵制日本人一两年的时间,拖得越久越好。
“张大帅,请注意您说话的态度!我们不是你的部下,我们是大日本帝国的使者。”
“去你娘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