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麻烦大了

蔡锷一开始制定的作战方案是,夺取叙州、泸州,与袁兆龙汇合,继而攻下成都,再攻重庆,平定西南半壁江山!

然而云南护国军却出现了高开低走的局面,在云南旧城,蔡锷击败了阻击的北洋军之后,进入到四川境内,张敬尧的第七师也转移到了四川,同在大洲驿修整的滇军再度展开激战。

大洲驿已经距离泸州不远,在泸州,青年军正与段芝贵激战。

本来蔡锷打算,修整两日之后,部队直接向泸州进发,支援袁兆龙作战。但目前而言,第七师给他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

面对实力以及兵力远超过与滇军的第七师,滇军同第七师奋战多日,仍未能打通前往泸州的通道。

最可怕的是,滇军的家底远不如鄂军雄厚,支撑不起长时间、远距离的大规模战役,多番的转战,将滇军战前储备的粮饷几乎耗损殆尽,弹饷两绝,后勤补给也是时断时续,部队的进展缓慢,令蔡锷心里火着急。张敬尧拖得起,可蔡锷拖不起,好贤弟袁兆龙还等着自己在泸州汇合呢!

身体本来没好利索,种种难题困扰着蔡锷,外加自从开战以后,蔡锷的作息也不规律,身体更差了。蔡锷的身体状况又回到了咳出血的状态。

唐继尧对蔡锷说道:“鉴于我军目前的这种弹尽粮绝的状态,持久战,只会对我军不利,再拖下去,打不垮也要被张敬尧拖垮了。我建议,向后撤,撤到南溪修休整,同时等待粮饷,避敌锋芒。”

“撤退,不妥。”

本书来自

第三百三十六章麻烦大了

不管是谁,倘若是输了,便是身败名裂,万劫不复。

戴若彤担心的是袁兆龙的安危问题,而戴成祥考虑的更多了,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而言,戴成祥看问题的深度远远超过戴若彤。这么多年了,从来不缺少叫板袁世凯的对手,但无一例外,全部失败,笑到最后的仍然是他袁世凯。

这一次终于是轮到了袁兆龙,那个被戴成祥看做是危险份子的军阀,向他们领袖发起了挑战!戴成祥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从戴若彤与袁兆龙恋爱之初,戴成祥一直持反对意见,怕的是会出现今天这种局面。

军阀是一个贬义词,军阀们都是野心家,自古以来野心家能有好下场的寥寥无几,戴成祥也曾经多次命里暗里的点醒过袁兆龙,让他考虑一下转型的问题,从一个军阀转为一个企业家。

至于不道,这个不必担心,戴成祥会亲自给袁兆龙做导师,若是袁兆龙能拿出在政治一半的水准投身商海,戴成祥有把握,也有信心让他成为商界传的存在!

可惜没有如果,袁兆龙知道戴成祥是为了自己好,仍然是拒绝了他的美意。并且向他表情态度,自己一定会在政治的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继续为国的民主共和事业探索。

袁兆龙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国摸索出一条合适的道路,如果有一天,他真的决心退出政坛的话,那将会是国真正走繁荣富强的时候……

还是那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下而求索,袁兆龙愿意做一个求索之人。袁兆龙一味的坚持,固执,戴成祥也说服不了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保持现状最好,但愿不要爆发战争冲突。

可谁心里都明白,乱世才会出军阀,军阀的存在意味着战争的不期而遇。若是太平盛世,军阀必然会被除去,消亡。不管是怎样,头戴着军阀这顶帽子,都将会被社会所不容。

他的女婿袁兆龙是一个理想派,力图在国社会实现民主共和,从思想改变每一个国民,扭转现状,从而走一条新的道路,远离封建时代。

而袁世凯则把这个国家视为他的囊之物,是他的胜利果实,野心勃勃的他想成为新的皇帝,开创一个新的袁家王朝。二者之间根本理念的冲突,注定了二人的矛盾,当袁世凯答应二十一条密约的时候矛盾彻底激化,终于是兵戎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