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相信,这个筹码一旦抛出来,袁兆龙没有拒绝的可能性。“不知道袁先生考虑的怎么样了,可否愿意与大英帝国合作?”
“哈哈哈,绅士是绅士,果真是诚意十足,袁某若是再拒绝的话,是不识抬举了。”
袁兆龙哈哈一笑,看在收回关税的面子,袁兆龙愿意同英国人站在同一战线,本来一战的性质是一场资本主义之间的殖民地之争,双方皆是非正义,不管是站在哪一边都不是坏人,也不会是好人。
袁兆龙终于站队了,他选择站在协约国这一边,但是仅是以他所属的个人名义,他的态度却不能代表着北洋政府的态度,毕竟在国说了算的不是他袁兆龙,而是袁世凯。
和只有英国人来找袁兆龙不同,袁世凯他忙多了,英、法、德、意、美,甚至是日本人都私下里联系他,希望袁世凯能站出来表态,做一个选择,远东利益核心在于国,国之领袖乃是袁世凯,不约而同的都拿出支持他做皇帝这个筹码来诱惑他。
这令袁世凯感觉甚是为难,被皇帝蒙蔽了眼睛的袁世凯唯独在这个节骨眼保持了冷静和清醒,不管他如何做选择,都将会开罪另外一派,最麻烦的是,战争尚未开始,鹿死谁手尚且未知,万一站错了队,最后落得一个战败国的下场,这又该如何是好?袁世凯犯了难,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赌国运的选择,输不起……
他本来的意思是,充耳不闻,等他们先打,打到胜负渐分的时候,再择势站队,一举两得。但是洋人们的步步紧逼,却令他的如意算盘落空……
本书来自
第二百三十四章合伙人
袁兆龙非北洋正统出身,敢于违逆大总统的意思,不听话,在北洋政府自成一派,北洋将军们轻易不敢动他,袁兆龙是一个另类的存在。
和冯国璋较过劲,平分秋色,一战成名,成为与北洋三杰齐名的怪才,亦正亦邪,既不完全听从北洋号令,又不归属于民党同盟,是一个怪的人。
他的军衔在北洋军仅仅为一级二等的将,将多如牛毛,见怪不怪,但他的权力和地位以及影响力又能堪冯国璋、段祺瑞这等成名已久的将,又被戏称为“将的将”!
英国人给国具备知名度的军阀们做了一个对,分成三个等级的话,毫无疑问,最面一级的肯定是袁世凯,次一级别的是北洋三杰,再下面则是曹锟、张勋、张作霖、吴佩孚等人。而袁兆龙的位置不太好评价,如果说论军衔的话,应该把他归类于第三级别去,但论及对国社会的影响力和政坛、军界的地位,他又能与北洋三杰齐名,夹在二三层之间,是一个怪的人,不太好评价。
而且由他直接控制的湖北联通四面八方,交通便利,长江沿岸通商口岸居多,工业基础较之外地略为发达。交通好、工业好,钱挣得多,钱多了,能用钱武装起强悍的部队,用钱堆积和枪杆子支撑起来的腰杆子要寻常军阀要硬!
说话有底气,有话语权。
经过多番考量,既是个军阀,又具备高度的自由度,袁兆龙是一个可以合作的最佳人选!
除他之外,若干军阀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得天独厚的合适人选了,所以袁兆龙才能成为西方帝国列强争相拉拢的对象。